2004年 12卷 第S1期
2004, 12(S1): 1-3.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工程地质学界正义不容辞地走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道路。针对这种新的世纪发展方向和地球科学进展状况,本文提出关于"研究地圈动力学,发展非线性理论,应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建议,希望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的水平和能力能够得到新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工程地质学界正义不容辞地走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道路。针对这种新的世纪发展方向和地球科学进展状况,本文提出关于"研究地圈动力学,发展非线性理论,应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建议,希望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的水平和能力能够得到新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工程地质学界正义不容辞地走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道路。针对这种新的世纪发展方向和地球科学进展状况,本文提出关于"研究地圈动力学,发展非线性理论,应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建议,希望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的水平和能力能够得到新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工程地质学界正义不容辞地走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道路。针对这种新的世纪发展方向和地球科学进展状况,本文提出关于"研究地圈动力学,发展非线性理论,应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建议,希望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的水平和能力能够得到新的提升。
2004, 12(S1): 7-13.
摘要: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由于所处青藏高原东侧的特殊地域地质环境条件,这一地区的岩石工程普遍受到地应力,尤其是高地应力及伴随的卸荷效应的影响;卸荷及卸荷带的问题构成了这一地区地表岩石工程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卸荷带的形成通过对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作为建(构)筑物地基和环境的工程岩体的结构基础,弱化了其承载能力,而且,也构成了其他工程地质作用和诸如地下水活动等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边界,影响了工程岩体的稳定性。本文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区域高地应力环境的形成和集中模式,讨论了岩石高边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驼峰应力分布"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河谷高边坡应力释放及其伴随的浅表生破裂体系的形成机理与基本规律,阐述了这套破裂体系的工程地质意义。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由于所处青藏高原东侧的特殊地域地质环境条件,这一地区的岩石工程普遍受到地应力,尤其是高地应力及伴随的卸荷效应的影响;卸荷及卸荷带的问题构成了这一地区地表岩石工程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卸荷带的形成通过对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作为建(构)筑物地基和环境的工程岩体的结构基础,弱化了其承载能力,而且,也构成了其他工程地质作用和诸如地下水活动等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边界,影响了工程岩体的稳定性。本文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区域高地应力环境的形成和集中模式,讨论了岩石高边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驼峰应力分布"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河谷高边坡应力释放及其伴随的浅表生破裂体系的形成机理与基本规律,阐述了这套破裂体系的工程地质意义。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由于所处青藏高原东侧的特殊地域地质环境条件,这一地区的岩石工程普遍受到地应力,尤其是高地应力及伴随的卸荷效应的影响;卸荷及卸荷带的问题构成了这一地区地表岩石工程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卸荷带的形成通过对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作为建(构)筑物地基和环境的工程岩体的结构基础,弱化了其承载能力,而且,也构成了其他工程地质作用和诸如地下水活动等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边界,影响了工程岩体的稳定性。本文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区域高地应力环境的形成和集中模式,讨论了岩石高边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驼峰应力分布"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河谷高边坡应力释放及其伴随的浅表生破裂体系的形成机理与基本规律,阐述了这套破裂体系的工程地质意义。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由于所处青藏高原东侧的特殊地域地质环境条件,这一地区的岩石工程普遍受到地应力,尤其是高地应力及伴随的卸荷效应的影响;卸荷及卸荷带的问题构成了这一地区地表岩石工程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卸荷带的形成通过对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作为建(构)筑物地基和环境的工程岩体的结构基础,弱化了其承载能力,而且,也构成了其他工程地质作用和诸如地下水活动等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边界,影响了工程岩体的稳定性。本文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区域高地应力环境的形成和集中模式,讨论了岩石高边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驼峰应力分布"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河谷高边坡应力释放及其伴随的浅表生破裂体系的形成机理与基本规律,阐述了这套破裂体系的工程地质意义。
2004, 12(S1): 14-17.
摘要:
通过地表系统测绘并配合大量的钻探工作,论文对拟建的太平湖大桥桥位区地形地貌、地层及构造等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区域资料对桥位区异常发育的北西向优势结构面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发育与桥位区南东侧黄山穹隆的隆升形成的放射状裂隙有直接关系。数值分析表明,在大桥荷载作用下,桥基变形小,满足建桥要求。 通过地表系统测绘并配合大量的钻探工作,论文对拟建的太平湖大桥桥位区地形地貌、地层及构造等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区域资料对桥位区异常发育的北西向优势结构面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发育与桥位区南东侧黄山穹隆的隆升形成的放射状裂隙有直接关系。数值分析表明,在大桥荷载作用下,桥基变形小,满足建桥要求。
通过地表系统测绘并配合大量的钻探工作,论文对拟建的太平湖大桥桥位区地形地貌、地层及构造等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区域资料对桥位区异常发育的北西向优势结构面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发育与桥位区南东侧黄山穹隆的隆升形成的放射状裂隙有直接关系。数值分析表明,在大桥荷载作用下,桥基变形小,满足建桥要求。 通过地表系统测绘并配合大量的钻探工作,论文对拟建的太平湖大桥桥位区地形地貌、地层及构造等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区域资料对桥位区异常发育的北西向优势结构面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发育与桥位区南东侧黄山穹隆的隆升形成的放射状裂隙有直接关系。数值分析表明,在大桥荷载作用下,桥基变形小,满足建桥要求。
2004, 12(S1): 18-21.
摘要:
通过对水柏线北盘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分析了峡谷岸坡岩溶发育的各类形态特征,系统总结了岸坡岩溶发育规律,为该桥的成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 通过对水柏线北盘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分析了峡谷岸坡岩溶发育的各类形态特征,系统总结了岸坡岩溶发育规律,为该桥的成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
通过对水柏线北盘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分析了峡谷岸坡岩溶发育的各类形态特征,系统总结了岸坡岩溶发育规律,为该桥的成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 通过对水柏线北盘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分析了峡谷岸坡岩溶发育的各类形态特征,系统总结了岸坡岩溶发育规律,为该桥的成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
2004, 12(S1): 22-25.
摘要:
南四湖的淤积、水、土污染、流失都比较严重,并诱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地质及生态危机问题,环境恶化不仅对湖泊发育演化有影响而且对环湖周围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以及工农业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控制作用。采取工程和生态措施综合防治与保护的办法,改善不良状况,建立一个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 南四湖的淤积、水、土污染、流失都比较严重,并诱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地质及生态危机问题,环境恶化不仅对湖泊发育演化有影响而且对环湖周围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以及工农业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控制作用。采取工程和生态措施综合防治与保护的办法,改善不良状况,建立一个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
南四湖的淤积、水、土污染、流失都比较严重,并诱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地质及生态危机问题,环境恶化不仅对湖泊发育演化有影响而且对环湖周围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以及工农业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控制作用。采取工程和生态措施综合防治与保护的办法,改善不良状况,建立一个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 南四湖的淤积、水、土污染、流失都比较严重,并诱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地质及生态危机问题,环境恶化不仅对湖泊发育演化有影响而且对环湖周围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以及工农业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控制作用。采取工程和生态措施综合防治与保护的办法,改善不良状况,建立一个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
2004, 12(S1): 26-30.
摘要: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和规模经济规划建设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论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的分支学科(领域)。本文综合概括目前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体系的3种代表性理论,即"安全岛"理论,构造控制理论和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结合面临的主要任务,提出未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国际化趋势、理论和技术多样化趋势、城市三维稳定性评价与小区划趋势、基于GIS技术的信息系统趋势及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管理全程服务的趋势。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和规模经济规划建设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论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的分支学科(领域)。本文综合概括目前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体系的3种代表性理论,即"安全岛"理论,构造控制理论和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结合面临的主要任务,提出未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国际化趋势、理论和技术多样化趋势、城市三维稳定性评价与小区划趋势、基于GIS技术的信息系统趋势及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管理全程服务的趋势。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和规模经济规划建设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论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的分支学科(领域)。本文综合概括目前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体系的3种代表性理论,即"安全岛"理论,构造控制理论和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结合面临的主要任务,提出未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国际化趋势、理论和技术多样化趋势、城市三维稳定性评价与小区划趋势、基于GIS技术的信息系统趋势及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管理全程服务的趋势。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和规模经济规划建设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论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的分支学科(领域)。本文综合概括目前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体系的3种代表性理论,即"安全岛"理论,构造控制理论和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结合面临的主要任务,提出未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国际化趋势、理论和技术多样化趋势、城市三维稳定性评价与小区划趋势、基于GIS技术的信息系统趋势及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管理全程服务的趋势。
2004, 12(S1): 31-39.
摘要:
跨越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线性工程(如公路、铁路等)常遇有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评价时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往分区方法基本为定性,不便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及地质灾害区划的直接应用。本文在讨论和比较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等基础上,选用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半定量分析,初步实现了对川藏公路八宿至林芝段8个区和19个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定量评价的目的。 跨越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线性工程(如公路、铁路等)常遇有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评价时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往分区方法基本为定性,不便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及地质灾害区划的直接应用。本文在讨论和比较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等基础上,选用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半定量分析,初步实现了对川藏公路八宿至林芝段8个区和19个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定量评价的目的。
跨越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线性工程(如公路、铁路等)常遇有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评价时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往分区方法基本为定性,不便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及地质灾害区划的直接应用。本文在讨论和比较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等基础上,选用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半定量分析,初步实现了对川藏公路八宿至林芝段8个区和19个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定量评价的目的。 跨越不同地质地貌单元的线性工程(如公路、铁路等)常遇有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评价时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往分区方法基本为定性,不便于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及地质灾害区划的直接应用。本文在讨论和比较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等基础上,选用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半定量分析,初步实现了对川藏公路八宿至林芝段8个区和19个亚区工程地质条件定量评价的目的。
2004, 12(S1): 40-43.
摘要:
大规模工程建设给城市提出了新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西安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以期引起对类似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大规模工程建设给城市提出了新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西安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以期引起对类似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大规模工程建设给城市提出了新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西安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以期引起对类似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大规模工程建设给城市提出了新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西安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以期引起对类似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2004, 12(S1): 44-49.
摘要:
本文以秦岭造山带为例,分析了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工程地质问题之间的关系,结合已建和在建的生命线工程,阐述了造山带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造山带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对造山带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本文以秦岭造山带为例,分析了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工程地质问题之间的关系,结合已建和在建的生命线工程,阐述了造山带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造山带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对造山带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本文以秦岭造山带为例,分析了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工程地质问题之间的关系,结合已建和在建的生命线工程,阐述了造山带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造山带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对造山带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本文以秦岭造山带为例,分析了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工程地质问题之间的关系,结合已建和在建的生命线工程,阐述了造山带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造山带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对造山带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2004, 12(S1): 50-54.
摘要:
研究分析了当前城市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环境损伤问题及其主要特点,提出了防治原则和对策。 研究分析了当前城市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环境损伤问题及其主要特点,提出了防治原则和对策。
研究分析了当前城市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环境损伤问题及其主要特点,提出了防治原则和对策。 研究分析了当前城市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地质环境损伤问题及其主要特点,提出了防治原则和对策。
2004, 12(S1): 55-58.
摘要:
以上海地区地质条件作为研究背景,探讨其对降低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全文从上海地区浅层土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盾构法隧道施工前的环境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对软土地区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列举了降低隧道工程造价的实例。文中所探讨的内容对软土地区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优化设计、降低地铁工程造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以上海地区地质条件作为研究背景,探讨其对降低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全文从上海地区浅层土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盾构法隧道施工前的环境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对软土地区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列举了降低隧道工程造价的实例。文中所探讨的内容对软土地区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优化设计、降低地铁工程造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以上海地区地质条件作为研究背景,探讨其对降低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全文从上海地区浅层土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盾构法隧道施工前的环境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对软土地区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列举了降低隧道工程造价的实例。文中所探讨的内容对软土地区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优化设计、降低地铁工程造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以上海地区地质条件作为研究背景,探讨其对降低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全文从上海地区浅层土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盾构法隧道施工前的环境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对软土地区地铁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列举了降低隧道工程造价的实例。文中所探讨的内容对软土地区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优化设计、降低地铁工程造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2004, 12(S1): 61-64.
摘要:
通过反复崩解实验,探讨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紫红色泥岩的崩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泥岩崩解性并不大,对其边坡崩落的影响有限。 通过反复崩解实验,探讨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紫红色泥岩的崩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泥岩崩解性并不大,对其边坡崩落的影响有限。
通过反复崩解实验,探讨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紫红色泥岩的崩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泥岩崩解性并不大,对其边坡崩落的影响有限。 通过反复崩解实验,探讨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紫红色泥岩的崩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泥岩崩解性并不大,对其边坡崩落的影响有限。
2004, 12(S1): 65-68.
摘要:
针对以往对低渗透介质中的孔隙水的渗流规律研究存在的问题,利用微渗流-固结联合试验、三轴渗透固结试验、压汞试验等方法,对低渗透性介质-粘性土中的孔隙水的渗流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孔隙水运移规律的实质、极限水力梯度存在与否、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在实际应用中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新的见解。 针对以往对低渗透介质中的孔隙水的渗流规律研究存在的问题,利用微渗流-固结联合试验、三轴渗透固结试验、压汞试验等方法,对低渗透性介质-粘性土中的孔隙水的渗流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孔隙水运移规律的实质、极限水力梯度存在与否、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在实际应用中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新的见解。
针对以往对低渗透介质中的孔隙水的渗流规律研究存在的问题,利用微渗流-固结联合试验、三轴渗透固结试验、压汞试验等方法,对低渗透性介质-粘性土中的孔隙水的渗流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孔隙水运移规律的实质、极限水力梯度存在与否、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在实际应用中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新的见解。 针对以往对低渗透介质中的孔隙水的渗流规律研究存在的问题,利用微渗流-固结联合试验、三轴渗透固结试验、压汞试验等方法,对低渗透性介质-粘性土中的孔隙水的渗流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孔隙水运移规律的实质、极限水力梯度存在与否、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在实际应用中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新的见解。
2004, 12(S1): 69-72.
摘要:
黄土地震滑坡、震陷以及饱和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主要的岩土地震灾害。本文结合黄土场地震害的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分类。通过对影响黄土斜坡抗震稳定性、黄土抗震陷和液化性能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初步建立了黄土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及不同地震烈度下场地划分结果。该方法在黄土地震灾害区划、一般工程场地的定性分析或初判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黄土地震滑坡、震陷以及饱和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主要的岩土地震灾害。本文结合黄土场地震害的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分类。通过对影响黄土斜坡抗震稳定性、黄土抗震陷和液化性能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初步建立了黄土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及不同地震烈度下场地划分结果。该方法在黄土地震灾害区划、一般工程场地的定性分析或初判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黄土地震滑坡、震陷以及饱和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主要的岩土地震灾害。本文结合黄土场地震害的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分类。通过对影响黄土斜坡抗震稳定性、黄土抗震陷和液化性能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初步建立了黄土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及不同地震烈度下场地划分结果。该方法在黄土地震灾害区划、一般工程场地的定性分析或初判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黄土地震滑坡、震陷以及饱和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主要的岩土地震灾害。本文结合黄土场地震害的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分类。通过对影响黄土斜坡抗震稳定性、黄土抗震陷和液化性能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初步建立了黄土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及不同地震烈度下场地划分结果。该方法在黄土地震灾害区划、一般工程场地的定性分析或初判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04, 12(S1): 73-78.
摘要:
地基土体中,附加应力的研究一直建立在弹性连续介质假设的基础上。但土体是固、液、气三相组成的松散体系,土体结构是由许多个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与弹性连续介质相差甚远。为了更准确的反映附加应力的基本规律,本文将从细观结构角度着手,建立应力传递分布的细观模型,研究其产生机理、演化规律,并利用所建模型成功的解释了成层地基中附加应力的集中、扩散现象。 地基土体中,附加应力的研究一直建立在弹性连续介质假设的基础上。但土体是固、液、气三相组成的松散体系,土体结构是由许多个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与弹性连续介质相差甚远。为了更准确的反映附加应力的基本规律,本文将从细观结构角度着手,建立应力传递分布的细观模型,研究其产生机理、演化规律,并利用所建模型成功的解释了成层地基中附加应力的集中、扩散现象。
地基土体中,附加应力的研究一直建立在弹性连续介质假设的基础上。但土体是固、液、气三相组成的松散体系,土体结构是由许多个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与弹性连续介质相差甚远。为了更准确的反映附加应力的基本规律,本文将从细观结构角度着手,建立应力传递分布的细观模型,研究其产生机理、演化规律,并利用所建模型成功的解释了成层地基中附加应力的集中、扩散现象。 地基土体中,附加应力的研究一直建立在弹性连续介质假设的基础上。但土体是固、液、气三相组成的松散体系,土体结构是由许多个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与弹性连续介质相差甚远。为了更准确的反映附加应力的基本规律,本文将从细观结构角度着手,建立应力传递分布的细观模型,研究其产生机理、演化规律,并利用所建模型成功的解释了成层地基中附加应力的集中、扩散现象。
2004, 12(S1): 79-83.
摘要:
立足于土体赋存的地质背景,以湛江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强结构性粘土地层为依托,浅析了该地区土的工程特性与沉积特征,发现湛江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强结构性土,属陆相沉积为主的河控三角洲相(即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于受该区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该土集多种地质营力的复杂耦合作用而呈现出特殊的沉积特征;胶结作用是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根本原因,成土演化过程与红土有着"亲缘"关系。 立足于土体赋存的地质背景,以湛江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强结构性粘土地层为依托,浅析了该地区土的工程特性与沉积特征,发现湛江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强结构性土,属陆相沉积为主的河控三角洲相(即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于受该区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该土集多种地质营力的复杂耦合作用而呈现出特殊的沉积特征;胶结作用是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根本原因,成土演化过程与红土有着"亲缘"关系。
立足于土体赋存的地质背景,以湛江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强结构性粘土地层为依托,浅析了该地区土的工程特性与沉积特征,发现湛江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强结构性土,属陆相沉积为主的河控三角洲相(即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于受该区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该土集多种地质营力的复杂耦合作用而呈现出特殊的沉积特征;胶结作用是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根本原因,成土演化过程与红土有着"亲缘"关系。 立足于土体赋存的地质背景,以湛江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强结构性粘土地层为依托,浅析了该地区土的工程特性与沉积特征,发现湛江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强结构性土,属陆相沉积为主的河控三角洲相(即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于受该区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该土集多种地质营力的复杂耦合作用而呈现出特殊的沉积特征;胶结作用是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根本原因,成土演化过程与红土有着"亲缘"关系。
2004, 12(S1): 84-87.
摘要: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软土存在微观结构上的各向异性,其中空隙按成因可分为原生、次生两种类型。原生空隙在絮凝过程中产生,并在固结过程中由于重力等作用趋于闭合或张开,导致水平向空隙的渗透性优于垂直向;地下水溶蚀含水层中易溶颗粒而形成的空隙,或经渗流动力作用改造已有空隙而形成的空隙称为次生型空隙。次生空隙的各向异性程度往往高于原生空隙。渗流的各向异性取决于空隙分布及其连通性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渗流则将加剧软土微观与宏观结构的各向异性特征。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软土存在微观结构上的各向异性,其中空隙按成因可分为原生、次生两种类型。原生空隙在絮凝过程中产生,并在固结过程中由于重力等作用趋于闭合或张开,导致水平向空隙的渗透性优于垂直向;地下水溶蚀含水层中易溶颗粒而形成的空隙,或经渗流动力作用改造已有空隙而形成的空隙称为次生型空隙。次生空隙的各向异性程度往往高于原生空隙。渗流的各向异性取决于空隙分布及其连通性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渗流则将加剧软土微观与宏观结构的各向异性特征。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软土存在微观结构上的各向异性,其中空隙按成因可分为原生、次生两种类型。原生空隙在絮凝过程中产生,并在固结过程中由于重力等作用趋于闭合或张开,导致水平向空隙的渗透性优于垂直向;地下水溶蚀含水层中易溶颗粒而形成的空隙,或经渗流动力作用改造已有空隙而形成的空隙称为次生型空隙。次生空隙的各向异性程度往往高于原生空隙。渗流的各向异性取决于空隙分布及其连通性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渗流则将加剧软土微观与宏观结构的各向异性特征。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软土存在微观结构上的各向异性,其中空隙按成因可分为原生、次生两种类型。原生空隙在絮凝过程中产生,并在固结过程中由于重力等作用趋于闭合或张开,导致水平向空隙的渗透性优于垂直向;地下水溶蚀含水层中易溶颗粒而形成的空隙,或经渗流动力作用改造已有空隙而形成的空隙称为次生型空隙。次生空隙的各向异性程度往往高于原生空隙。渗流的各向异性取决于空隙分布及其连通性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渗流则将加剧软土微观与宏观结构的各向异性特征。
2004, 12(S1): 88-90.
摘要: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进行了大量的物探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坝址区40个平硐硐壁波速的分析,大柳树坝址岩体波速有以下特征:(1)岩体大范围低波速;(2)岩体低波速段与相对高波速段呈隔档状分布。岩体波速作为反应岩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反应坝址区岩体质量状况。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进行了大量的物探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坝址区40个平硐硐壁波速的分析,大柳树坝址岩体波速有以下特征:(1)岩体大范围低波速;(2)岩体低波速段与相对高波速段呈隔档状分布。岩体波速作为反应岩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反应坝址区岩体质量状况。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进行了大量的物探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坝址区40个平硐硐壁波速的分析,大柳树坝址岩体波速有以下特征:(1)岩体大范围低波速;(2)岩体低波速段与相对高波速段呈隔档状分布。岩体波速作为反应岩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反应坝址区岩体质量状况。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进行了大量的物探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坝址区40个平硐硐壁波速的分析,大柳树坝址岩体波速有以下特征:(1)岩体大范围低波速;(2)岩体低波速段与相对高波速段呈隔档状分布。岩体波速作为反应岩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反应坝址区岩体质量状况。
2004, 12(S1): 91-93.
摘要:
在总结石家庄市及周围地区多个勘察及地基处理场地饱和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基础上,讨论了饱和粉土实际较低承载力、变形较大与土工试验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为规范上未曾提及饱和粉土提出了综合评价办法及改良处理措施。 在总结石家庄市及周围地区多个勘察及地基处理场地饱和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基础上,讨论了饱和粉土实际较低承载力、变形较大与土工试验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为规范上未曾提及饱和粉土提出了综合评价办法及改良处理措施。
在总结石家庄市及周围地区多个勘察及地基处理场地饱和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基础上,讨论了饱和粉土实际较低承载力、变形较大与土工试验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为规范上未曾提及饱和粉土提出了综合评价办法及改良处理措施。 在总结石家庄市及周围地区多个勘察及地基处理场地饱和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基础上,讨论了饱和粉土实际较低承载力、变形较大与土工试验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为规范上未曾提及饱和粉土提出了综合评价办法及改良处理措施。
2004, 12(S1): 94-97.
摘要:
战国秦长城夯土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和长时间压实作用,其物理力学指标与目前保存现状有很好的一致性,因多种病害的发育,孔隙已较大,干密度相对也有所降低。力学指标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通过对夯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研究,将为针对性进行保护加固提供有力的数据和依据。 战国秦长城夯土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和长时间压实作用,其物理力学指标与目前保存现状有很好的一致性,因多种病害的发育,孔隙已较大,干密度相对也有所降低。力学指标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通过对夯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研究,将为针对性进行保护加固提供有力的数据和依据。
战国秦长城夯土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和长时间压实作用,其物理力学指标与目前保存现状有很好的一致性,因多种病害的发育,孔隙已较大,干密度相对也有所降低。力学指标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通过对夯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研究,将为针对性进行保护加固提供有力的数据和依据。 战国秦长城夯土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和长时间压实作用,其物理力学指标与目前保存现状有很好的一致性,因多种病害的发育,孔隙已较大,干密度相对也有所降低。力学指标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通过对夯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研究,将为针对性进行保护加固提供有力的数据和依据。
2004, 12(S1): 98-101.
摘要:
通过室内C.K.C循环三轴仪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在地铁列车循环荷载长期作用下,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和动应力-动应变的发展关系。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随动荷载连续的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设计基础时,所取土的强度指标必须根据一次列车的动荷载大小及其循环次数而定;还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并进一步得出了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动抗剪强度等随动应变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对地铁隧道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室内C.K.C循环三轴仪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在地铁列车循环荷载长期作用下,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和动应力-动应变的发展关系。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随动荷载连续的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设计基础时,所取土的强度指标必须根据一次列车的动荷载大小及其循环次数而定;还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并进一步得出了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动抗剪强度等随动应变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对地铁隧道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室内C.K.C循环三轴仪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在地铁列车循环荷载长期作用下,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和动应力-动应变的发展关系。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随动荷载连续的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设计基础时,所取土的强度指标必须根据一次列车的动荷载大小及其循环次数而定;还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并进一步得出了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动抗剪强度等随动应变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对地铁隧道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室内C.K.C循环三轴仪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在地铁列车循环荷载长期作用下,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和动应力-动应变的发展关系。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随动荷载连续的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设计基础时,所取土的强度指标必须根据一次列车的动荷载大小及其循环次数而定;还得到了淤泥质粉质粘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并进一步得出了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动抗剪强度等随动应变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对地铁隧道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2004, 12(S1): 102-107.
摘要:
介绍了即将建设的特大型能源基地山东巨野矿区的基本情况。概述了矿区巨厚土层的地层结构及其基本组成特点。以龙固矿井筒检查孔为例,测试分析了深部土基本工程地质性质,对粘性土的粘土矿物成分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对其膨胀性进行了分类;对砂土的粒度组成和渗透系数进行了测定。模拟深部地层应力大小及井筒开挖卸载特点,进行了深部粘土样三轴高压卸载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变形曲线和强度参数。分析了巨野矿区立井穿过厚表土层将要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对巨野矿区立井建设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介绍了即将建设的特大型能源基地山东巨野矿区的基本情况。概述了矿区巨厚土层的地层结构及其基本组成特点。以龙固矿井筒检查孔为例,测试分析了深部土基本工程地质性质,对粘性土的粘土矿物成分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对其膨胀性进行了分类;对砂土的粒度组成和渗透系数进行了测定。模拟深部地层应力大小及井筒开挖卸载特点,进行了深部粘土样三轴高压卸载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变形曲线和强度参数。分析了巨野矿区立井穿过厚表土层将要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对巨野矿区立井建设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介绍了即将建设的特大型能源基地山东巨野矿区的基本情况。概述了矿区巨厚土层的地层结构及其基本组成特点。以龙固矿井筒检查孔为例,测试分析了深部土基本工程地质性质,对粘性土的粘土矿物成分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对其膨胀性进行了分类;对砂土的粒度组成和渗透系数进行了测定。模拟深部地层应力大小及井筒开挖卸载特点,进行了深部粘土样三轴高压卸载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变形曲线和强度参数。分析了巨野矿区立井穿过厚表土层将要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对巨野矿区立井建设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介绍了即将建设的特大型能源基地山东巨野矿区的基本情况。概述了矿区巨厚土层的地层结构及其基本组成特点。以龙固矿井筒检查孔为例,测试分析了深部土基本工程地质性质,对粘性土的粘土矿物成分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对其膨胀性进行了分类;对砂土的粒度组成和渗透系数进行了测定。模拟深部地层应力大小及井筒开挖卸载特点,进行了深部粘土样三轴高压卸载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变形曲线和强度参数。分析了巨野矿区立井穿过厚表土层将要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对巨野矿区立井建设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04, 12(S1): 108-111.
摘要:
本文从土体强度构成入手,分析了含水量对土的抗剪强度及夯击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证明了当土体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强夯加固非饱和土的加固效率最高。 本文从土体强度构成入手,分析了含水量对土的抗剪强度及夯击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证明了当土体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强夯加固非饱和土的加固效率最高。
本文从土体强度构成入手,分析了含水量对土的抗剪强度及夯击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证明了当土体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强夯加固非饱和土的加固效率最高。 本文从土体强度构成入手,分析了含水量对土的抗剪强度及夯击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证明了当土体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强夯加固非饱和土的加固效率最高。
2004, 12(S1): 112-117.
摘要:
水是影响边(滑)坡稳定性的主导因素之一,而滑带土的强度确定则是进行边(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因此开展滑带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对水的敏感性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以雅砻江上游某电站近坝库区巨型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轴试验方法对滑带土重塑样强度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有意义的强度变化规律。 水是影响边(滑)坡稳定性的主导因素之一,而滑带土的强度确定则是进行边(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因此开展滑带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对水的敏感性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以雅砻江上游某电站近坝库区巨型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轴试验方法对滑带土重塑样强度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有意义的强度变化规律。
水是影响边(滑)坡稳定性的主导因素之一,而滑带土的强度确定则是进行边(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因此开展滑带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对水的敏感性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以雅砻江上游某电站近坝库区巨型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轴试验方法对滑带土重塑样强度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有意义的强度变化规律。 水是影响边(滑)坡稳定性的主导因素之一,而滑带土的强度确定则是进行边(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因此开展滑带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及对水的敏感性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以雅砻江上游某电站近坝库区巨型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轴试验方法对滑带土重塑样强度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有意义的强度变化规律。
2004, 12(S1): 118-121.
摘要:
黑河水库大坝坝址区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体破碎,且风化程度差异较大。对于强风化岩层以及含有泥质充填物的破碎岩体,研究其流变属性对于保证大坝建成后的长期安全运营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水库坝址区地应力水平较低,在这种低地应力条件下,由于软弱断层带等破碎岩体与完整性好的岩体相比又具有明显的力学性质差异,所表现出的弹性、粘弹性和粘塑性特点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在建立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时,把软弱破碎带岩体和整体性好的岩体作为两种不同性态的物质来分别考虑。最终,经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在不同地应力水平条件下的黑河水库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 黑河水库大坝坝址区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体破碎,且风化程度差异较大。对于强风化岩层以及含有泥质充填物的破碎岩体,研究其流变属性对于保证大坝建成后的长期安全运营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水库坝址区地应力水平较低,在这种低地应力条件下,由于软弱断层带等破碎岩体与完整性好的岩体相比又具有明显的力学性质差异,所表现出的弹性、粘弹性和粘塑性特点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在建立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时,把软弱破碎带岩体和整体性好的岩体作为两种不同性态的物质来分别考虑。最终,经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在不同地应力水平条件下的黑河水库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
黑河水库大坝坝址区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体破碎,且风化程度差异较大。对于强风化岩层以及含有泥质充填物的破碎岩体,研究其流变属性对于保证大坝建成后的长期安全运营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水库坝址区地应力水平较低,在这种低地应力条件下,由于软弱断层带等破碎岩体与完整性好的岩体相比又具有明显的力学性质差异,所表现出的弹性、粘弹性和粘塑性特点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在建立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时,把软弱破碎带岩体和整体性好的岩体作为两种不同性态的物质来分别考虑。最终,经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在不同地应力水平条件下的黑河水库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 黑河水库大坝坝址区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体破碎,且风化程度差异较大。对于强风化岩层以及含有泥质充填物的破碎岩体,研究其流变属性对于保证大坝建成后的长期安全运营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水库坝址区地应力水平较低,在这种低地应力条件下,由于软弱断层带等破碎岩体与完整性好的岩体相比又具有明显的力学性质差异,所表现出的弹性、粘弹性和粘塑性特点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在建立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时,把软弱破碎带岩体和整体性好的岩体作为两种不同性态的物质来分别考虑。最终,经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在不同地应力水平条件下的黑河水库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
2004, 12(S1): 125-128.
摘要:
2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从城市化、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城市地质主要方向和思路是: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目标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环境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2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从城市化、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城市地质主要方向和思路是: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目标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环境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2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从城市化、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城市地质主要方向和思路是: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目标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环境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2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从城市化、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城市地质主要方向和思路是: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目标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环境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2004, 12(S1): 129-133.
摘要:
长江堤防安全的稳定性是国家领导人一直很关注的大事。本文介绍了长江中下游重点堤岸典型堤段(黄冈段)的地质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及河势特征、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堤岸物质组成等,对该典型堤段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土体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表明堤岸土体在涨水和水位维持时期的稳定性要比天然状态时高,而在水位快速下降时,稳定性则迅速降低,此时,堤岸易产生滑坡。对于堤岸土体力学特性而言,弹性模量、泊松比和质量密度3个参数中,对稳定性影响最灵敏的是质量密度,次为泊松比,而弹性模量不敏感。对强度指标c、φ值而言,通常认为破坏面内摩擦角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要比凝聚力c大得多。实际上,这是有条件的,即在深层滑坡的情况下,上述论点可成立,而对于浅层滑坡而言,凝聚力c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则明显增加。反过来说,当滑动面倾角一定时,对浅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通常比较小,而对深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则往往比较大。由此提醒,在浅层滑坡滑面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实验获取时,应对凝聚力c给予更多关注。 长江堤防安全的稳定性是国家领导人一直很关注的大事。本文介绍了长江中下游重点堤岸典型堤段(黄冈段)的地质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及河势特征、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堤岸物质组成等,对该典型堤段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土体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表明堤岸土体在涨水和水位维持时期的稳定性要比天然状态时高,而在水位快速下降时,稳定性则迅速降低,此时,堤岸易产生滑坡。对于堤岸土体力学特性而言,弹性模量、泊松比和质量密度3个参数中,对稳定性影响最灵敏的是质量密度,次为泊松比,而弹性模量不敏感。对强度指标c、φ值而言,通常认为破坏面内摩擦角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要比凝聚力c大得多。实际上,这是有条件的,即在深层滑坡的情况下,上述论点可成立,而对于浅层滑坡而言,凝聚力c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则明显增加。反过来说,当滑动面倾角一定时,对浅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通常比较小,而对深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则往往比较大。由此提醒,在浅层滑坡滑面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实验获取时,应对凝聚力c给予更多关注。
长江堤防安全的稳定性是国家领导人一直很关注的大事。本文介绍了长江中下游重点堤岸典型堤段(黄冈段)的地质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及河势特征、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堤岸物质组成等,对该典型堤段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土体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表明堤岸土体在涨水和水位维持时期的稳定性要比天然状态时高,而在水位快速下降时,稳定性则迅速降低,此时,堤岸易产生滑坡。对于堤岸土体力学特性而言,弹性模量、泊松比和质量密度3个参数中,对稳定性影响最灵敏的是质量密度,次为泊松比,而弹性模量不敏感。对强度指标c、φ值而言,通常认为破坏面内摩擦角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要比凝聚力c大得多。实际上,这是有条件的,即在深层滑坡的情况下,上述论点可成立,而对于浅层滑坡而言,凝聚力c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则明显增加。反过来说,当滑动面倾角一定时,对浅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通常比较小,而对深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则往往比较大。由此提醒,在浅层滑坡滑面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实验获取时,应对凝聚力c给予更多关注。 长江堤防安全的稳定性是国家领导人一直很关注的大事。本文介绍了长江中下游重点堤岸典型堤段(黄冈段)的地质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及河势特征、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堤岸物质组成等,对该典型堤段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土体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表明堤岸土体在涨水和水位维持时期的稳定性要比天然状态时高,而在水位快速下降时,稳定性则迅速降低,此时,堤岸易产生滑坡。对于堤岸土体力学特性而言,弹性模量、泊松比和质量密度3个参数中,对稳定性影响最灵敏的是质量密度,次为泊松比,而弹性模量不敏感。对强度指标c、φ值而言,通常认为破坏面内摩擦角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要比凝聚力c大得多。实际上,这是有条件的,即在深层滑坡的情况下,上述论点可成立,而对于浅层滑坡而言,凝聚力c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则明显增加。反过来说,当滑动面倾角一定时,对浅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通常比较小,而对深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则往往比较大。由此提醒,在浅层滑坡滑面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实验获取时,应对凝聚力c给予更多关注。
2004, 12(S1): 134-141.
摘要: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次突发大规模的涌水突泥砂、块石灾害,造成部分施工机具掩埋损毁,施工掘进严重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分析认为涌水突泥与地下暗河或岩溶泉群的主管道网络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背斜东翼段岩溶发育情况、涌水突泥特征及其降雨影响程度,进行了泄水洞排水、平导排水、封堵和堵排结合4个整治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泄水洞方案; 2003年5~9月雨季,背斜地区多次普降(特)大暴雨,DK361+764、DK360+873等地段又再而三地突发大规模的涌突水(泥、砂、块石),都通过兴修的泄水洞排泄掉了,隧道及其衬砌结构安然无恙,表明采用泄水洞方案整治背斜东翼段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是正确的选择。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次突发大规模的涌水突泥砂、块石灾害,造成部分施工机具掩埋损毁,施工掘进严重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分析认为涌水突泥与地下暗河或岩溶泉群的主管道网络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背斜东翼段岩溶发育情况、涌水突泥特征及其降雨影响程度,进行了泄水洞排水、平导排水、封堵和堵排结合4个整治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泄水洞方案; 2003年5~9月雨季,背斜地区多次普降(特)大暴雨,DK361+764、DK360+873等地段又再而三地突发大规模的涌突水(泥、砂、块石),都通过兴修的泄水洞排泄掉了,隧道及其衬砌结构安然无恙,表明采用泄水洞方案整治背斜东翼段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是正确的选择。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次突发大规模的涌水突泥砂、块石灾害,造成部分施工机具掩埋损毁,施工掘进严重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分析认为涌水突泥与地下暗河或岩溶泉群的主管道网络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背斜东翼段岩溶发育情况、涌水突泥特征及其降雨影响程度,进行了泄水洞排水、平导排水、封堵和堵排结合4个整治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泄水洞方案; 2003年5~9月雨季,背斜地区多次普降(特)大暴雨,DK361+764、DK360+873等地段又再而三地突发大规模的涌突水(泥、砂、块石),都通过兴修的泄水洞排泄掉了,隧道及其衬砌结构安然无恙,表明采用泄水洞方案整治背斜东翼段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是正确的选择。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次突发大规模的涌水突泥砂、块石灾害,造成部分施工机具掩埋损毁,施工掘进严重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分析认为涌水突泥与地下暗河或岩溶泉群的主管道网络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背斜东翼段岩溶发育情况、涌水突泥特征及其降雨影响程度,进行了泄水洞排水、平导排水、封堵和堵排结合4个整治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泄水洞方案; 2003年5~9月雨季,背斜地区多次普降(特)大暴雨,DK361+764、DK360+873等地段又再而三地突发大规模的涌突水(泥、砂、块石),都通过兴修的泄水洞排泄掉了,隧道及其衬砌结构安然无恙,表明采用泄水洞方案整治背斜东翼段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是正确的选择。
2004, 12(S1): 142-146.
摘要:
三峡库区万州和平广场滑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主城区内,地处长江北岸,为长江与其一级支流苎溪河交汇处,被列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防治的四大滑坡之一。和平广场滑坡区地质体是包含人工堆积、崩滑堆积、残坡积与河流冲积等物质的混合成因的松散堆积体。和平广场滑坡区堆积体物质组成特征证实了"和平广场滑坡堆积体不具备同一的、大规模的滑坡成因特点,而是伴随三峡地区地壳缓慢抬升、长江河床下切过程中逐步堆积形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正确性。它对和平广场滑坡区滑坡与塌岸防治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峡库区万州和平广场滑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主城区内,地处长江北岸,为长江与其一级支流苎溪河交汇处,被列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防治的四大滑坡之一。和平广场滑坡区地质体是包含人工堆积、崩滑堆积、残坡积与河流冲积等物质的混合成因的松散堆积体。和平广场滑坡区堆积体物质组成特征证实了"和平广场滑坡堆积体不具备同一的、大规模的滑坡成因特点,而是伴随三峡地区地壳缓慢抬升、长江河床下切过程中逐步堆积形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正确性。它对和平广场滑坡区滑坡与塌岸防治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峡库区万州和平广场滑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主城区内,地处长江北岸,为长江与其一级支流苎溪河交汇处,被列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防治的四大滑坡之一。和平广场滑坡区地质体是包含人工堆积、崩滑堆积、残坡积与河流冲积等物质的混合成因的松散堆积体。和平广场滑坡区堆积体物质组成特征证实了"和平广场滑坡堆积体不具备同一的、大规模的滑坡成因特点,而是伴随三峡地区地壳缓慢抬升、长江河床下切过程中逐步堆积形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正确性。它对和平广场滑坡区滑坡与塌岸防治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峡库区万州和平广场滑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主城区内,地处长江北岸,为长江与其一级支流苎溪河交汇处,被列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防治的四大滑坡之一。和平广场滑坡区地质体是包含人工堆积、崩滑堆积、残坡积与河流冲积等物质的混合成因的松散堆积体。和平广场滑坡区堆积体物质组成特征证实了"和平广场滑坡堆积体不具备同一的、大规模的滑坡成因特点,而是伴随三峡地区地壳缓慢抬升、长江河床下切过程中逐步堆积形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正确性。它对和平广场滑坡区滑坡与塌岸防治工程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4, 12(S1): 147-150.
摘要:
从理论、室内试验、数值计算、预测等几个方面对冻土热融下沉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当前正在被广泛应用的防治融沉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热融下沉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把理论、数值模拟、施工现场结合起来。 从理论、室内试验、数值计算、预测等几个方面对冻土热融下沉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当前正在被广泛应用的防治融沉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热融下沉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把理论、数值模拟、施工现场结合起来。
从理论、室内试验、数值计算、预测等几个方面对冻土热融下沉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当前正在被广泛应用的防治融沉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热融下沉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把理论、数值模拟、施工现场结合起来。 从理论、室内试验、数值计算、预测等几个方面对冻土热融下沉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当前正在被广泛应用的防治融沉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热融下沉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把理论、数值模拟、施工现场结合起来。
2004, 12(S1): 151-153.
摘要:
滑坡灾害与其它地质灾害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对丰都县37个滑坡体实地调查和分析,认为丰都县长江沿岸滑坡存在以下特征:滑坡主要为堆积层滑坡,并多为浅层滑动,近两年来受长江水位上涨等因素影响,滑坡活动突然加剧,稳定性日益恶化。 滑坡灾害与其它地质灾害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对丰都县37个滑坡体实地调查和分析,认为丰都县长江沿岸滑坡存在以下特征:滑坡主要为堆积层滑坡,并多为浅层滑动,近两年来受长江水位上涨等因素影响,滑坡活动突然加剧,稳定性日益恶化。
滑坡灾害与其它地质灾害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对丰都县37个滑坡体实地调查和分析,认为丰都县长江沿岸滑坡存在以下特征:滑坡主要为堆积层滑坡,并多为浅层滑动,近两年来受长江水位上涨等因素影响,滑坡活动突然加剧,稳定性日益恶化。 滑坡灾害与其它地质灾害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对丰都县37个滑坡体实地调查和分析,认为丰都县长江沿岸滑坡存在以下特征:滑坡主要为堆积层滑坡,并多为浅层滑动,近两年来受长江水位上涨等因素影响,滑坡活动突然加剧,稳定性日益恶化。
2004, 12(S1): 154-157.
摘要:
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著名的华蓥山脉中段,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变形体一旦失稳即形成碎屑流,物质直接进入位于近700m高差之下的梁家河道,并将沿梁家河形成一条灾害"链",危及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双河镇城区部分居民的安危。文章从变形体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在阐明变形破裂体基本特征,分析造成变形破裂的原因和主导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变形体成灾后的灾害'链'特征,并对危害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著名的华蓥山脉中段,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变形体一旦失稳即形成碎屑流,物质直接进入位于近700m高差之下的梁家河道,并将沿梁家河形成一条灾害"链",危及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双河镇城区部分居民的安危。文章从变形体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在阐明变形破裂体基本特征,分析造成变形破裂的原因和主导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变形体成灾后的灾害'链'特征,并对危害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著名的华蓥山脉中段,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变形体一旦失稳即形成碎屑流,物质直接进入位于近700m高差之下的梁家河道,并将沿梁家河形成一条灾害"链",危及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双河镇城区部分居民的安危。文章从变形体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在阐明变形破裂体基本特征,分析造成变形破裂的原因和主导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变形体成灾后的灾害'链'特征,并对危害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著名的华蓥山脉中段,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变形体一旦失稳即形成碎屑流,物质直接进入位于近700m高差之下的梁家河道,并将沿梁家河形成一条灾害"链",危及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双河镇城区部分居民的安危。文章从变形体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在阐明变形破裂体基本特征,分析造成变形破裂的原因和主导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变形体成灾后的灾害'链'特征,并对危害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2004, 12(S1): 158-161.
摘要: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6#隧洞围岩为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其岩溶较发育,主要为不规则溶洞,绝大多数已被岩溶角砾、碎石土和低液限粉土等充填。因岩溶充填物工程地质特性较差,导致隧洞衬砌混凝土管片产生裂缝和错台等变形,影响了隧洞正常输水。为此在隧洞内进行了地质雷达测试和补充钻探及取样,并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隧洞围岩岩溶发育特征,依据岩溶充填物的工程特性,对其进行了水泥灌浆处理。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6#隧洞围岩为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其岩溶较发育,主要为不规则溶洞,绝大多数已被岩溶角砾、碎石土和低液限粉土等充填。因岩溶充填物工程地质特性较差,导致隧洞衬砌混凝土管片产生裂缝和错台等变形,影响了隧洞正常输水。为此在隧洞内进行了地质雷达测试和补充钻探及取样,并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隧洞围岩岩溶发育特征,依据岩溶充填物的工程特性,对其进行了水泥灌浆处理。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6#隧洞围岩为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其岩溶较发育,主要为不规则溶洞,绝大多数已被岩溶角砾、碎石土和低液限粉土等充填。因岩溶充填物工程地质特性较差,导致隧洞衬砌混凝土管片产生裂缝和错台等变形,影响了隧洞正常输水。为此在隧洞内进行了地质雷达测试和补充钻探及取样,并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隧洞围岩岩溶发育特征,依据岩溶充填物的工程特性,对其进行了水泥灌浆处理。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6#隧洞围岩为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其岩溶较发育,主要为不规则溶洞,绝大多数已被岩溶角砾、碎石土和低液限粉土等充填。因岩溶充填物工程地质特性较差,导致隧洞衬砌混凝土管片产生裂缝和错台等变形,影响了隧洞正常输水。为此在隧洞内进行了地质雷达测试和补充钻探及取样,并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隧洞围岩岩溶发育特征,依据岩溶充填物的工程特性,对其进行了水泥灌浆处理。
2004, 12(S1): 162-165.
摘要:
野外调查表明,韩城市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基本上以韩城断裂为东西区域的分界线,东部黄土台原区以黄土崩滑为主,西部低山区则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十分发育。研究认为,韩城市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是不尽相同的,东部区域主要决定于自然地质因素,同时受地下水和地震作用的影响,西部区域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是和人类的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的。 野外调查表明,韩城市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基本上以韩城断裂为东西区域的分界线,东部黄土台原区以黄土崩滑为主,西部低山区则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十分发育。研究认为,韩城市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是不尽相同的,东部区域主要决定于自然地质因素,同时受地下水和地震作用的影响,西部区域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是和人类的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的。
野外调查表明,韩城市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基本上以韩城断裂为东西区域的分界线,东部黄土台原区以黄土崩滑为主,西部低山区则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十分发育。研究认为,韩城市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是不尽相同的,东部区域主要决定于自然地质因素,同时受地下水和地震作用的影响,西部区域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是和人类的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的。 野外调查表明,韩城市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基本上以韩城断裂为东西区域的分界线,东部黄土台原区以黄土崩滑为主,西部低山区则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十分发育。研究认为,韩城市不同区域的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是不尽相同的,东部区域主要决定于自然地质因素,同时受地下水和地震作用的影响,西部区域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是和人类的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的。
2004, 12(S1): 166-169.
摘要:
周至县是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县市之一,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概括了周至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判定其发展程度,并综合区域的地貌因素,气象条件,对周至县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了分区,其结果可为当地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使防灾减灾工作有所侧重,做到有的放矢。 周至县是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县市之一,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概括了周至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判定其发展程度,并综合区域的地貌因素,气象条件,对周至县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了分区,其结果可为当地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使防灾减灾工作有所侧重,做到有的放矢。
周至县是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县市之一,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概括了周至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判定其发展程度,并综合区域的地貌因素,气象条件,对周至县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了分区,其结果可为当地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使防灾减灾工作有所侧重,做到有的放矢。 周至县是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县市之一,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概括了周至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判定其发展程度,并综合区域的地貌因素,气象条件,对周至县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了分区,其结果可为当地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使防灾减灾工作有所侧重,做到有的放矢。
2004, 12(S1): 170-172.
摘要:
由于砂土地震液化危害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砂土地震液化危害的概率分析方法,即用概率表示不液化、轻微液化、中等液化和严重液化,并给出了采用Monte Carlo法(蒙托卡罗法)计算液化危害概率的表达式。对一算例进行了分析,认为概率分析方法能较清楚地反映液化危害程度。 由于砂土地震液化危害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砂土地震液化危害的概率分析方法,即用概率表示不液化、轻微液化、中等液化和严重液化,并给出了采用Monte Carlo法(蒙托卡罗法)计算液化危害概率的表达式。对一算例进行了分析,认为概率分析方法能较清楚地反映液化危害程度。
由于砂土地震液化危害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砂土地震液化危害的概率分析方法,即用概率表示不液化、轻微液化、中等液化和严重液化,并给出了采用Monte Carlo法(蒙托卡罗法)计算液化危害概率的表达式。对一算例进行了分析,认为概率分析方法能较清楚地反映液化危害程度。 由于砂土地震液化危害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砂土地震液化危害的概率分析方法,即用概率表示不液化、轻微液化、中等液化和严重液化,并给出了采用Monte Carlo法(蒙托卡罗法)计算液化危害概率的表达式。对一算例进行了分析,认为概率分析方法能较清楚地反映液化危害程度。
2004, 12(S1): 173-174.
摘要:
结合三峡库区丰都县三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介绍在野外实际工作遇到的各种地质灾害情况的判定,为今后在同类工作中作以参考。 结合三峡库区丰都县三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介绍在野外实际工作遇到的各种地质灾害情况的判定,为今后在同类工作中作以参考。
结合三峡库区丰都县三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介绍在野外实际工作遇到的各种地质灾害情况的判定,为今后在同类工作中作以参考。 结合三峡库区丰都县三期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介绍在野外实际工作遇到的各种地质灾害情况的判定,为今后在同类工作中作以参考。
2004, 12(S1): 175-180.
摘要:
以万州区滑坡灾害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库区滑坡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并分析了近两年来受长江水位上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蓄水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以万州区滑坡灾害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库区滑坡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并分析了近两年来受长江水位上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蓄水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以万州区滑坡灾害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库区滑坡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并分析了近两年来受长江水位上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蓄水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以万州区滑坡灾害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库区滑坡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并分析了近两年来受长江水位上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蓄水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2004, 12(S1): 181-183.
摘要: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由于受到地壳隆升、断裂的周期性活动和气候的周期性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空间上、时间上具有分段集中的规律,相应的斜坡堆积体成因非常复杂。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由于受到地壳隆升、断裂的周期性活动和气候的周期性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空间上、时间上具有分段集中的规律,相应的斜坡堆积体成因非常复杂。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由于受到地壳隆升、断裂的周期性活动和气候的周期性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空间上、时间上具有分段集中的规律,相应的斜坡堆积体成因非常复杂。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由于受到地壳隆升、断裂的周期性活动和气候的周期性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空间上、时间上具有分段集中的规律,相应的斜坡堆积体成因非常复杂。
2004, 12(S1): 184-189.
摘要:
论述了滇南红层区公路修建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及其原因分析,精选出7个典型地质灾害实例,详细介绍其具体处治措施,提出了坡体变形、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的治理模式。 论述了滇南红层区公路修建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及其原因分析,精选出7个典型地质灾害实例,详细介绍其具体处治措施,提出了坡体变形、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的治理模式。
论述了滇南红层区公路修建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及其原因分析,精选出7个典型地质灾害实例,详细介绍其具体处治措施,提出了坡体变形、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的治理模式。 论述了滇南红层区公路修建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及其原因分析,精选出7个典型地质灾害实例,详细介绍其具体处治措施,提出了坡体变形、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的治理模式。
2004, 12(S1): 190-195.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新疆粉粘土质山体滑坡病害实例,通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其病害成因进行了定性的机理分析和定量的力学模型计算,并根据分析、计算成果,结合生态环保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为今后该地区滑坡治理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对其他地区的类似土质滑坡治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新疆粉粘土质山体滑坡病害实例,通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其病害成因进行了定性的机理分析和定量的力学模型计算,并根据分析、计算成果,结合生态环保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为今后该地区滑坡治理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对其他地区的类似土质滑坡治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新疆粉粘土质山体滑坡病害实例,通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其病害成因进行了定性的机理分析和定量的力学模型计算,并根据分析、计算成果,结合生态环保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为今后该地区滑坡治理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对其他地区的类似土质滑坡治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新疆粉粘土质山体滑坡病害实例,通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其病害成因进行了定性的机理分析和定量的力学模型计算,并根据分析、计算成果,结合生态环保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为今后该地区滑坡治理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对其他地区的类似土质滑坡治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4, 12(S1): 199-211.
摘要: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产生和形成许多高陡边坡。但是对于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如何评价其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仍然无规范可循。为此,作者推荐此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方法,为制定规范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产生和形成许多高陡边坡。但是对于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如何评价其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仍然无规范可循。为此,作者推荐此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方法,为制定规范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产生和形成许多高陡边坡。但是对于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如何评价其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仍然无规范可循。为此,作者推荐此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方法,为制定规范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产生和形成许多高陡边坡。但是对于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如何评价其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仍然无规范可循。为此,作者推荐此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方法,为制定规范提供参考。
2004, 12(S1): 212-217.
摘要:
综采放顶煤技术是当前我国煤炭工业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途径,但因推进速度快,对煤层开采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开采工作面涌水量不能太大,更不用说突发性涌水事故。因此应做好采前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富水区分布情况并预测开采涌水量大小。本文仅以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煤矿1302工作面为例,分析预测综采放顶煤开采顶板涌水量。分析预测时采用了地下水动力学解析法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综采放顶煤技术是当前我国煤炭工业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途径,但因推进速度快,对煤层开采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开采工作面涌水量不能太大,更不用说突发性涌水事故。因此应做好采前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富水区分布情况并预测开采涌水量大小。本文仅以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煤矿1302工作面为例,分析预测综采放顶煤开采顶板涌水量。分析预测时采用了地下水动力学解析法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综采放顶煤技术是当前我国煤炭工业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途径,但因推进速度快,对煤层开采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开采工作面涌水量不能太大,更不用说突发性涌水事故。因此应做好采前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富水区分布情况并预测开采涌水量大小。本文仅以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煤矿1302工作面为例,分析预测综采放顶煤开采顶板涌水量。分析预测时采用了地下水动力学解析法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综采放顶煤技术是当前我国煤炭工业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途径,但因推进速度快,对煤层开采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开采工作面涌水量不能太大,更不用说突发性涌水事故。因此应做好采前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富水区分布情况并预测开采涌水量大小。本文仅以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煤矿1302工作面为例,分析预测综采放顶煤开采顶板涌水量。分析预测时采用了地下水动力学解析法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2004, 12(S1): 218-222.
摘要:
介绍深埋长隧洞存在的主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和勘察方法,指出人们对不良地质问题的认识,把握和解决能力的综合水平是解决深埋长隧洞问题的关键。 介绍深埋长隧洞存在的主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和勘察方法,指出人们对不良地质问题的认识,把握和解决能力的综合水平是解决深埋长隧洞问题的关键。
介绍深埋长隧洞存在的主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和勘察方法,指出人们对不良地质问题的认识,把握和解决能力的综合水平是解决深埋长隧洞问题的关键。 介绍深埋长隧洞存在的主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和勘察方法,指出人们对不良地质问题的认识,把握和解决能力的综合水平是解决深埋长隧洞问题的关键。
2004, 12(S1): 223-227.
摘要:
对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试验段堑坡开挖和防护全过程进行了变形监测。通过对比研究边坡在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不同阶段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减少边坡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挡土墙与坡面防护的作用,提出了合理的开挖与防护建议。 对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试验段堑坡开挖和防护全过程进行了变形监测。通过对比研究边坡在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不同阶段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减少边坡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挡土墙与坡面防护的作用,提出了合理的开挖与防护建议。
对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试验段堑坡开挖和防护全过程进行了变形监测。通过对比研究边坡在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不同阶段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减少边坡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挡土墙与坡面防护的作用,提出了合理的开挖与防护建议。 对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试验段堑坡开挖和防护全过程进行了变形监测。通过对比研究边坡在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不同阶段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减少边坡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挡土墙与坡面防护的作用,提出了合理的开挖与防护建议。
2004, 12(S1): 228-232.
摘要:
皂市水利枢纽右岸人工边坡最高达到110~140m,边坡稳定性及其对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影响是枢纽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针对边坡岩性组合、岩体力学特征、地层结构和结构面发育特征,提出了边坡工程地质分区以及各区的边坡变形和失稳模式,进而评价了边坡各部位的稳定性。 皂市水利枢纽右岸人工边坡最高达到110~140m,边坡稳定性及其对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影响是枢纽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针对边坡岩性组合、岩体力学特征、地层结构和结构面发育特征,提出了边坡工程地质分区以及各区的边坡变形和失稳模式,进而评价了边坡各部位的稳定性。
皂市水利枢纽右岸人工边坡最高达到110~140m,边坡稳定性及其对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影响是枢纽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针对边坡岩性组合、岩体力学特征、地层结构和结构面发育特征,提出了边坡工程地质分区以及各区的边坡变形和失稳模式,进而评价了边坡各部位的稳定性。 皂市水利枢纽右岸人工边坡最高达到110~140m,边坡稳定性及其对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影响是枢纽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针对边坡岩性组合、岩体力学特征、地层结构和结构面发育特征,提出了边坡工程地质分区以及各区的边坡变形和失稳模式,进而评价了边坡各部位的稳定性。
2004, 12(S1): 233-237.
摘要:
通过对已有类似工程的桩基沉降分析,结合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某工程的桩基沉降进行了计算,并对本工程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压缩模量进行了统计,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已有类似工程的桩基沉降分析,结合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某工程的桩基沉降进行了计算,并对本工程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压缩模量进行了统计,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已有类似工程的桩基沉降分析,结合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某工程的桩基沉降进行了计算,并对本工程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压缩模量进行了统计,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已有类似工程的桩基沉降分析,结合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某工程的桩基沉降进行了计算,并对本工程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压缩模量进行了统计,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2004, 12(S1): 238-241.
摘要:
以潜水含水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基坑降水引起的土层的变形特征。以反映土、水耦合作用的线性粘弹性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基坑降水过程中,反映土、水耦合作用特征的地面沉降模型和水平位移模型,并得到了其解析解。 以潜水含水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基坑降水引起的土层的变形特征。以反映土、水耦合作用的线性粘弹性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基坑降水过程中,反映土、水耦合作用特征的地面沉降模型和水平位移模型,并得到了其解析解。
以潜水含水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基坑降水引起的土层的变形特征。以反映土、水耦合作用的线性粘弹性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基坑降水过程中,反映土、水耦合作用特征的地面沉降模型和水平位移模型,并得到了其解析解。 以潜水含水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基坑降水引起的土层的变形特征。以反映土、水耦合作用的线性粘弹性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基坑降水过程中,反映土、水耦合作用特征的地面沉降模型和水平位移模型,并得到了其解析解。
2004, 12(S1): 242-248.
摘要:
从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与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的关系、石质文物保护中所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工程地质学方法在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以往工程地质学理论在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重新界定了工程地质学在文物保护工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石质文物保护中面对的工程地质学问题和研究方向。 从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与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的关系、石质文物保护中所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工程地质学方法在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以往工程地质学理论在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重新界定了工程地质学在文物保护工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石质文物保护中面对的工程地质学问题和研究方向。
从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与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的关系、石质文物保护中所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工程地质学方法在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以往工程地质学理论在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重新界定了工程地质学在文物保护工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石质文物保护中面对的工程地质学问题和研究方向。 从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与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的关系、石质文物保护中所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工程地质学方法在石质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以往工程地质学理论在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重新界定了工程地质学在文物保护工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石质文物保护中面对的工程地质学问题和研究方向。
2004, 12(S1): 249-251.
摘要: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性质较差,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时,路堤的安全设计应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土性质、最佳含水量与压实度控制、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和不均匀沉降的防治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做好路堤的设计。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性质较差,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时,路堤的安全设计应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土性质、最佳含水量与压实度控制、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和不均匀沉降的防治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做好路堤的设计。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性质较差,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时,路堤的安全设计应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土性质、最佳含水量与压实度控制、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和不均匀沉降的防治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做好路堤的设计。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性质较差,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时,路堤的安全设计应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土性质、最佳含水量与压实度控制、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和不均匀沉降的防治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做好路堤的设计。
2004, 12(S1): 252-256.
摘要:
介绍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目前现状,并从评价方法的特点出发,着重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每类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优缺点评价.最后对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介绍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目前现状,并从评价方法的特点出发,着重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每类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优缺点评价.最后对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介绍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目前现状,并从评价方法的特点出发,着重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每类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优缺点评价.最后对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介绍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目前现状,并从评价方法的特点出发,着重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每类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优缺点评价.最后对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2004, 12(S1): 257-261.
摘要:
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自然、工程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灰色理论分析方法、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和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从他们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指出了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强调岩体结构对岩质边坡变形和破坏的控制作用,指出基于岩体变形破坏机制的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自然、工程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灰色理论分析方法、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和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从他们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指出了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强调岩体结构对岩质边坡变形和破坏的控制作用,指出基于岩体变形破坏机制的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自然、工程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灰色理论分析方法、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和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从他们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指出了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强调岩体结构对岩质边坡变形和破坏的控制作用,指出基于岩体变形破坏机制的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自然、工程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灰色理论分析方法、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和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从他们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指出了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强调岩体结构对岩质边坡变形和破坏的控制作用,指出基于岩体变形破坏机制的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04, 12(S1): 262-265.
摘要:
千余年来,云岗石窟遭受了严重的渗水病害,同时,因构造节理和卸荷裂隙的切割,降低了石窟的立柱岩体稳定性,其中的第9#、10#、12#窟的窟前立柱岩体风化严重,已威胁到石窟安全,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作者通过现场勘察和病害调查,采取岩样和水样进行测试分析,并对石窟岩体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其目的是查明石柱承受荷载的大小及应力分布情况、石柱岩体的强度及安全系数、评价立柱岩体的稳定性,为石窟防治和加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在9~10#和12#窟立柱岩体顶部的压应力分别由成窟前的0.45MPa、0.44MPa增加至成窟后的1.29~1.31MPa和0.94~0.96MPa,分别增大了近3倍和2倍以上;荷载最大值在第10#窟的4号柱的上部,达3741kN;立柱岩体的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为1.95MPa;按现行规范的要求,六根岩体立柱都处于不安全状态,必须对9#、10#、12#窟进行立柱加固整治。 千余年来,云岗石窟遭受了严重的渗水病害,同时,因构造节理和卸荷裂隙的切割,降低了石窟的立柱岩体稳定性,其中的第9#、10#、12#窟的窟前立柱岩体风化严重,已威胁到石窟安全,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作者通过现场勘察和病害调查,采取岩样和水样进行测试分析,并对石窟岩体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其目的是查明石柱承受荷载的大小及应力分布情况、石柱岩体的强度及安全系数、评价立柱岩体的稳定性,为石窟防治和加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在9~10#和12#窟立柱岩体顶部的压应力分别由成窟前的0.45MPa、0.44MPa增加至成窟后的1.29~1.31MPa和0.94~0.96MPa,分别增大了近3倍和2倍以上;荷载最大值在第10#窟的4号柱的上部,达3741kN;立柱岩体的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为1.95MPa;按现行规范的要求,六根岩体立柱都处于不安全状态,必须对9#、10#、12#窟进行立柱加固整治。
千余年来,云岗石窟遭受了严重的渗水病害,同时,因构造节理和卸荷裂隙的切割,降低了石窟的立柱岩体稳定性,其中的第9#、10#、12#窟的窟前立柱岩体风化严重,已威胁到石窟安全,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作者通过现场勘察和病害调查,采取岩样和水样进行测试分析,并对石窟岩体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其目的是查明石柱承受荷载的大小及应力分布情况、石柱岩体的强度及安全系数、评价立柱岩体的稳定性,为石窟防治和加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在9~10#和12#窟立柱岩体顶部的压应力分别由成窟前的0.45MPa、0.44MPa增加至成窟后的1.29~1.31MPa和0.94~0.96MPa,分别增大了近3倍和2倍以上;荷载最大值在第10#窟的4号柱的上部,达3741kN;立柱岩体的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为1.95MPa;按现行规范的要求,六根岩体立柱都处于不安全状态,必须对9#、10#、12#窟进行立柱加固整治。 千余年来,云岗石窟遭受了严重的渗水病害,同时,因构造节理和卸荷裂隙的切割,降低了石窟的立柱岩体稳定性,其中的第9#、10#、12#窟的窟前立柱岩体风化严重,已威胁到石窟安全,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作者通过现场勘察和病害调查,采取岩样和水样进行测试分析,并对石窟岩体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其目的是查明石柱承受荷载的大小及应力分布情况、石柱岩体的强度及安全系数、评价立柱岩体的稳定性,为石窟防治和加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在9~10#和12#窟立柱岩体顶部的压应力分别由成窟前的0.45MPa、0.44MPa增加至成窟后的1.29~1.31MPa和0.94~0.96MPa,分别增大了近3倍和2倍以上;荷载最大值在第10#窟的4号柱的上部,达3741kN;立柱岩体的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为1.95MPa;按现行规范的要求,六根岩体立柱都处于不安全状态,必须对9#、10#、12#窟进行立柱加固整治。
2004, 12(S1): 266-268.
摘要:
拟建崇明越江通道高填土路基为软土地基,地面标高低,地下水位高,工程地质条件差,需要对高填土路堤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本文分别对5m、8m高的粉煤灰和灰土路堤进行路基抗滑稳定性分析和沉降验算。 拟建崇明越江通道高填土路基为软土地基,地面标高低,地下水位高,工程地质条件差,需要对高填土路堤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本文分别对5m、8m高的粉煤灰和灰土路堤进行路基抗滑稳定性分析和沉降验算。
拟建崇明越江通道高填土路基为软土地基,地面标高低,地下水位高,工程地质条件差,需要对高填土路堤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本文分别对5m、8m高的粉煤灰和灰土路堤进行路基抗滑稳定性分析和沉降验算。 拟建崇明越江通道高填土路基为软土地基,地面标高低,地下水位高,工程地质条件差,需要对高填土路堤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本文分别对5m、8m高的粉煤灰和灰土路堤进行路基抗滑稳定性分析和沉降验算。
2004, 12(S1): 269-272.
摘要:
以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工程为例,论述了低地应力状态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产生的3种破坏类型,并依据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低地应力区洞室开挖后围岩合理支护时间的确定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确保地下工程稳定性措施的及时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 以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工程为例,论述了低地应力状态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产生的3种破坏类型,并依据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低地应力区洞室开挖后围岩合理支护时间的确定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确保地下工程稳定性措施的及时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
以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工程为例,论述了低地应力状态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产生的3种破坏类型,并依据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低地应力区洞室开挖后围岩合理支护时间的确定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确保地下工程稳定性措施的及时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 以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工程为例,论述了低地应力状态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产生的3种破坏类型,并依据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低地应力区洞室开挖后围岩合理支护时间的确定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确保地下工程稳定性措施的及时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
2004, 12(S1): 273-276.
摘要:
我国自80年代引进定向钻技术以来,已在长输管道行业成功穿越大中型河流数十条。工程地质条件在穿越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时具有决定性作用,系统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类特殊工程,提出了勘察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我国自80年代引进定向钻技术以来,已在长输管道行业成功穿越大中型河流数十条。工程地质条件在穿越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时具有决定性作用,系统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类特殊工程,提出了勘察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我国自80年代引进定向钻技术以来,已在长输管道行业成功穿越大中型河流数十条。工程地质条件在穿越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时具有决定性作用,系统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类特殊工程,提出了勘察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我国自80年代引进定向钻技术以来,已在长输管道行业成功穿越大中型河流数十条。工程地质条件在穿越设计和制定施工方案时具有决定性作用,系统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类特殊工程,提出了勘察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004, 12(S1): 277-279.
摘要:
填方路堤压实度不足是路堤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对填方路基因压实度不足而导致的变形破坏分析,必须考虑到包括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在内的物理力学参数变化。作者基于线弹性理论,推导了考虑岩土体变形参数变化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四川某高速公路填方路堤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填方路堤的变形破坏特征。这样的计算分析对于填方路堤设计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将具有预测性的指导意义。 填方路堤压实度不足是路堤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对填方路基因压实度不足而导致的变形破坏分析,必须考虑到包括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在内的物理力学参数变化。作者基于线弹性理论,推导了考虑岩土体变形参数变化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四川某高速公路填方路堤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填方路堤的变形破坏特征。这样的计算分析对于填方路堤设计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将具有预测性的指导意义。
填方路堤压实度不足是路堤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对填方路基因压实度不足而导致的变形破坏分析,必须考虑到包括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在内的物理力学参数变化。作者基于线弹性理论,推导了考虑岩土体变形参数变化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四川某高速公路填方路堤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填方路堤的变形破坏特征。这样的计算分析对于填方路堤设计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将具有预测性的指导意义。 填方路堤压实度不足是路堤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对填方路基因压实度不足而导致的变形破坏分析,必须考虑到包括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在内的物理力学参数变化。作者基于线弹性理论,推导了考虑岩土体变形参数变化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四川某高速公路填方路堤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填方路堤的变形破坏特征。这样的计算分析对于填方路堤设计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将具有预测性的指导意义。
2004, 12(S1): 280-287.
摘要:
本文运用修正的散体围岩压力理论,对某一穿过断层的隧洞近年来发生较大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隧洞变形发生、发展的过程。 本文运用修正的散体围岩压力理论,对某一穿过断层的隧洞近年来发生较大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隧洞变形发生、发展的过程。
本文运用修正的散体围岩压力理论,对某一穿过断层的隧洞近年来发生较大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隧洞变形发生、发展的过程。 本文运用修正的散体围岩压力理论,对某一穿过断层的隧洞近年来发生较大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隧洞变形发生、发展的过程。
2004, 12(S1): 288-291.
摘要:
兰(州)—成(都)—渝(重庆)输油管道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最长的成品油输油管道,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管道干线全长1250km。干线和支线途径甘肃、陕西、四川和重庆四省市的40个县市区,沿线大部分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山区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输油管道的安全影响很大。本文仅举四川省简阳市大佛岩滑坡为例,以此说明该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该滑坡对输油管线选定线的影响。 兰(州)—成(都)—渝(重庆)输油管道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最长的成品油输油管道,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管道干线全长1250km。干线和支线途径甘肃、陕西、四川和重庆四省市的40个县市区,沿线大部分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山区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输油管道的安全影响很大。本文仅举四川省简阳市大佛岩滑坡为例,以此说明该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该滑坡对输油管线选定线的影响。
兰(州)—成(都)—渝(重庆)输油管道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最长的成品油输油管道,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管道干线全长1250km。干线和支线途径甘肃、陕西、四川和重庆四省市的40个县市区,沿线大部分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山区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输油管道的安全影响很大。本文仅举四川省简阳市大佛岩滑坡为例,以此说明该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该滑坡对输油管线选定线的影响。 兰(州)—成(都)—渝(重庆)输油管道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最长的成品油输油管道,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管道干线全长1250km。干线和支线途径甘肃、陕西、四川和重庆四省市的40个县市区,沿线大部分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山区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输油管道的安全影响很大。本文仅举四川省简阳市大佛岩滑坡为例,以此说明该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该滑坡对输油管线选定线的影响。
2004, 12(S1): 292-296.
摘要:
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厂区枢纽建筑物位于岩溶裂隙较发育的岩体内,厂房基底高程低于河水位和下游梯级电站的库水位,因此,防止河水、库水向厂区渗漏是一个主要的工程问题。本文介绍了通过对厂区岩溶发育规律、岩体地质结构及可能渗漏通道进行分析,提出防渗设计方案及工程处理措施,在工程处理后经过了连通试验及下游梯级电站水库蓄水的考验的成功范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厂区枢纽建筑物位于岩溶裂隙较发育的岩体内,厂房基底高程低于河水位和下游梯级电站的库水位,因此,防止河水、库水向厂区渗漏是一个主要的工程问题。本文介绍了通过对厂区岩溶发育规律、岩体地质结构及可能渗漏通道进行分析,提出防渗设计方案及工程处理措施,在工程处理后经过了连通试验及下游梯级电站水库蓄水的考验的成功范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厂区枢纽建筑物位于岩溶裂隙较发育的岩体内,厂房基底高程低于河水位和下游梯级电站的库水位,因此,防止河水、库水向厂区渗漏是一个主要的工程问题。本文介绍了通过对厂区岩溶发育规律、岩体地质结构及可能渗漏通道进行分析,提出防渗设计方案及工程处理措施,在工程处理后经过了连通试验及下游梯级电站水库蓄水的考验的成功范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厂区枢纽建筑物位于岩溶裂隙较发育的岩体内,厂房基底高程低于河水位和下游梯级电站的库水位,因此,防止河水、库水向厂区渗漏是一个主要的工程问题。本文介绍了通过对厂区岩溶发育规律、岩体地质结构及可能渗漏通道进行分析,提出防渗设计方案及工程处理措施,在工程处理后经过了连通试验及下游梯级电站水库蓄水的考验的成功范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04, 12(S1): 297-301.
摘要:
场地外侧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是山区山脚建筑物场地地质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位于北京密云县溪翁庄密云水库大坝东侧的簏秀佳园9#楼场地外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阐述了山脚建筑物场地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可为类似的山地建筑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场地外侧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是山区山脚建筑物场地地质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位于北京密云县溪翁庄密云水库大坝东侧的簏秀佳园9#楼场地外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阐述了山脚建筑物场地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可为类似的山地建筑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场地外侧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是山区山脚建筑物场地地质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位于北京密云县溪翁庄密云水库大坝东侧的簏秀佳园9#楼场地外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阐述了山脚建筑物场地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可为类似的山地建筑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场地外侧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是山区山脚建筑物场地地质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位于北京密云县溪翁庄密云水库大坝东侧的簏秀佳园9#楼场地外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阐述了山脚建筑物场地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可为类似的山地建筑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2004, 12(S1): 302-306.
摘要:
地下煤层开采由于采空范围大常常引起上覆岩体失稳。本文以伊临220KV输电线路经过的小煤窑开采区为例,通过对煤层开采引起的位移、张应力区、屈服区和应力重新分布的计算分析,指明了地表开裂和下沉的原因以及对工程的危害。 地下煤层开采由于采空范围大常常引起上覆岩体失稳。本文以伊临220KV输电线路经过的小煤窑开采区为例,通过对煤层开采引起的位移、张应力区、屈服区和应力重新分布的计算分析,指明了地表开裂和下沉的原因以及对工程的危害。
地下煤层开采由于采空范围大常常引起上覆岩体失稳。本文以伊临220KV输电线路经过的小煤窑开采区为例,通过对煤层开采引起的位移、张应力区、屈服区和应力重新分布的计算分析,指明了地表开裂和下沉的原因以及对工程的危害。 地下煤层开采由于采空范围大常常引起上覆岩体失稳。本文以伊临220KV输电线路经过的小煤窑开采区为例,通过对煤层开采引起的位移、张应力区、屈服区和应力重新分布的计算分析,指明了地表开裂和下沉的原因以及对工程的危害。
2004, 12(S1): 309-312.
摘要:
以黄河冲积平原的一座大型油罐群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一个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功实例。鉴于建设场地内的软土(浅层以粉土为主,深层以粉、细砂为主)具有承载力低和中高压缩性,利用了深层搅拌桩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成桩后的小应变检测、挖桩试验和原位荷载试验表明:地基承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除了不均匀沉降和较大绝对沉降的可能,工程范围内的近800根桩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保证深层搅拌桩的质量,作者还强调了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应遵循的原则。 以黄河冲积平原的一座大型油罐群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一个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功实例。鉴于建设场地内的软土(浅层以粉土为主,深层以粉、细砂为主)具有承载力低和中高压缩性,利用了深层搅拌桩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成桩后的小应变检测、挖桩试验和原位荷载试验表明:地基承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除了不均匀沉降和较大绝对沉降的可能,工程范围内的近800根桩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保证深层搅拌桩的质量,作者还强调了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应遵循的原则。
以黄河冲积平原的一座大型油罐群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一个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功实例。鉴于建设场地内的软土(浅层以粉土为主,深层以粉、细砂为主)具有承载力低和中高压缩性,利用了深层搅拌桩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成桩后的小应变检测、挖桩试验和原位荷载试验表明:地基承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除了不均匀沉降和较大绝对沉降的可能,工程范围内的近800根桩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保证深层搅拌桩的质量,作者还强调了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应遵循的原则。 以黄河冲积平原的一座大型油罐群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一个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功实例。鉴于建设场地内的软土(浅层以粉土为主,深层以粉、细砂为主)具有承载力低和中高压缩性,利用了深层搅拌桩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成桩后的小应变检测、挖桩试验和原位荷载试验表明:地基承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除了不均匀沉降和较大绝对沉降的可能,工程范围内的近800根桩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保证深层搅拌桩的质量,作者还强调了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应遵循的原则。
2004, 12(S1): 313-316.
摘要:
简单介绍了《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中关于路堤边坡的等间距或分区等间距加筋设计方案,然后编写了程序,计算边坡在分层填筑时的安全性能,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可得出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的最佳土工格栅铺设间距。最后对工程实例采用该程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最佳铺设间距不是等间距,而应尽量采用"顶疏底密"的布置方式。 简单介绍了《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中关于路堤边坡的等间距或分区等间距加筋设计方案,然后编写了程序,计算边坡在分层填筑时的安全性能,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可得出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的最佳土工格栅铺设间距。最后对工程实例采用该程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最佳铺设间距不是等间距,而应尽量采用"顶疏底密"的布置方式。
简单介绍了《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中关于路堤边坡的等间距或分区等间距加筋设计方案,然后编写了程序,计算边坡在分层填筑时的安全性能,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可得出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的最佳土工格栅铺设间距。最后对工程实例采用该程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最佳铺设间距不是等间距,而应尽量采用"顶疏底密"的布置方式。 简单介绍了《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中关于路堤边坡的等间距或分区等间距加筋设计方案,然后编写了程序,计算边坡在分层填筑时的安全性能,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可得出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的最佳土工格栅铺设间距。最后对工程实例采用该程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最佳铺设间距不是等间距,而应尽量采用"顶疏底密"的布置方式。
2004, 12(S1): 317-320.
摘要:
北京市通州区某场地地基土层基本不满足建筑要求。鉴于场地土具有承载力低和中等液化性,利用了二元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其中振动沉管碎石桩用于处理液化问题,而夯实水泥土桩则用于提高低地基土承载力。具体设计时,通过优化设计参数确保了施工进行。经施工检测,用该方法处理的地基均达到结构设计要求。 北京市通州区某场地地基土层基本不满足建筑要求。鉴于场地土具有承载力低和中等液化性,利用了二元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其中振动沉管碎石桩用于处理液化问题,而夯实水泥土桩则用于提高低地基土承载力。具体设计时,通过优化设计参数确保了施工进行。经施工检测,用该方法处理的地基均达到结构设计要求。
北京市通州区某场地地基土层基本不满足建筑要求。鉴于场地土具有承载力低和中等液化性,利用了二元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其中振动沉管碎石桩用于处理液化问题,而夯实水泥土桩则用于提高低地基土承载力。具体设计时,通过优化设计参数确保了施工进行。经施工检测,用该方法处理的地基均达到结构设计要求。 北京市通州区某场地地基土层基本不满足建筑要求。鉴于场地土具有承载力低和中等液化性,利用了二元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其中振动沉管碎石桩用于处理液化问题,而夯实水泥土桩则用于提高低地基土承载力。具体设计时,通过优化设计参数确保了施工进行。经施工检测,用该方法处理的地基均达到结构设计要求。
2004, 12(S1): 321-324.
摘要: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东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各种滑坡。文中介绍了东北高速公路建设中常用的滑坡治理方法。并以中里滑坡为例,详细介绍了滑坡治理方法的优化设计选择,给出了成功应用综合治理方法治理滑坡的典型范例。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东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各种滑坡。文中介绍了东北高速公路建设中常用的滑坡治理方法。并以中里滑坡为例,详细介绍了滑坡治理方法的优化设计选择,给出了成功应用综合治理方法治理滑坡的典型范例。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东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各种滑坡。文中介绍了东北高速公路建设中常用的滑坡治理方法。并以中里滑坡为例,详细介绍了滑坡治理方法的优化设计选择,给出了成功应用综合治理方法治理滑坡的典型范例。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东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各种滑坡。文中介绍了东北高速公路建设中常用的滑坡治理方法。并以中里滑坡为例,详细介绍了滑坡治理方法的优化设计选择,给出了成功应用综合治理方法治理滑坡的典型范例。
2004, 12(S1): 325-328.
摘要:
以具体滑坡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滑动机制进行了阐述。依据滑坡的整体现状,进行分区评价,得出不同区域的稳定性状。同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滑坡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了支护设计参数,而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锚喷、素喷护面、锚索等工程措施进行了综合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具体滑坡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滑动机制进行了阐述。依据滑坡的整体现状,进行分区评价,得出不同区域的稳定性状。同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滑坡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了支护设计参数,而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锚喷、素喷护面、锚索等工程措施进行了综合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具体滑坡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滑动机制进行了阐述。依据滑坡的整体现状,进行分区评价,得出不同区域的稳定性状。同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滑坡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了支护设计参数,而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锚喷、素喷护面、锚索等工程措施进行了综合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具体滑坡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滑动机制进行了阐述。依据滑坡的整体现状,进行分区评价,得出不同区域的稳定性状。同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滑坡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了支护设计参数,而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锚喷、素喷护面、锚索等工程措施进行了综合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4, 12(S1): 329-332.
摘要:
生态护坡与植物护坡是边坡防护与加固方案和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香根草是一种易裁种快长的禾木科草本植物,具有强盛的根系网络系统,具有加固和防护边坡的良好功能。试验表明,香根草根系的抗拉强度较大,而且随根数(集群度)成线性增大,随根系的长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均匀拌入香根草根系的砂质粘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变化,即土的容重变小而土的抗剪强度则有明显的增大。它反映了种植香根草的边坡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是必然的结果。 生态护坡与植物护坡是边坡防护与加固方案和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香根草是一种易裁种快长的禾木科草本植物,具有强盛的根系网络系统,具有加固和防护边坡的良好功能。试验表明,香根草根系的抗拉强度较大,而且随根数(集群度)成线性增大,随根系的长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均匀拌入香根草根系的砂质粘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变化,即土的容重变小而土的抗剪强度则有明显的增大。它反映了种植香根草的边坡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是必然的结果。
生态护坡与植物护坡是边坡防护与加固方案和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香根草是一种易裁种快长的禾木科草本植物,具有强盛的根系网络系统,具有加固和防护边坡的良好功能。试验表明,香根草根系的抗拉强度较大,而且随根数(集群度)成线性增大,随根系的长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均匀拌入香根草根系的砂质粘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变化,即土的容重变小而土的抗剪强度则有明显的增大。它反映了种植香根草的边坡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是必然的结果。 生态护坡与植物护坡是边坡防护与加固方案和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香根草是一种易裁种快长的禾木科草本植物,具有强盛的根系网络系统,具有加固和防护边坡的良好功能。试验表明,香根草根系的抗拉强度较大,而且随根数(集群度)成线性增大,随根系的长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均匀拌入香根草根系的砂质粘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变化,即土的容重变小而土的抗剪强度则有明显的增大。它反映了种植香根草的边坡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是必然的结果。
2004, 12(S1): 333-338.
摘要:
抗滑桩是贵州山区高等级公路滑坡治理的主要手段,随着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已在高等级公路滑坡治理中采用了单桩、桩板墙、排架桩、刚架桩、锚索桩、刚架锚索桩和整体桩等多种类型的抗滑桩。这些抗滑桩与公路特点和滑坡的成因、规模和地貌、地质特点相适应,形成了具有公路特色的抗滑桩系列。 抗滑桩是贵州山区高等级公路滑坡治理的主要手段,随着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已在高等级公路滑坡治理中采用了单桩、桩板墙、排架桩、刚架桩、锚索桩、刚架锚索桩和整体桩等多种类型的抗滑桩。这些抗滑桩与公路特点和滑坡的成因、规模和地貌、地质特点相适应,形成了具有公路特色的抗滑桩系列。
抗滑桩是贵州山区高等级公路滑坡治理的主要手段,随着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已在高等级公路滑坡治理中采用了单桩、桩板墙、排架桩、刚架桩、锚索桩、刚架锚索桩和整体桩等多种类型的抗滑桩。这些抗滑桩与公路特点和滑坡的成因、规模和地貌、地质特点相适应,形成了具有公路特色的抗滑桩系列。 抗滑桩是贵州山区高等级公路滑坡治理的主要手段,随着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已在高等级公路滑坡治理中采用了单桩、桩板墙、排架桩、刚架桩、锚索桩、刚架锚索桩和整体桩等多种类型的抗滑桩。这些抗滑桩与公路特点和滑坡的成因、规模和地貌、地质特点相适应,形成了具有公路特色的抗滑桩系列。
2004, 12(S1): 339-342.
摘要:
以自行研制的新型固化材料SH对腾格里沙漠沙和兰州黄土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并对加固的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分析探讨。试验表明,虽然沙和黄土两者成因、成分、结构不同,但固化材料对它们都有加固作用,加固后强度都有明显提高。固化强度主要受SH掺量、干密度、龄期影响。SH固沙强度主要是物理作用形成的,而黄土为多相成分,固化机理相对复杂。本文对SH固化沙和黄土的试验研究资料可为现场试验和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一新固化材料奠定技术基础。 以自行研制的新型固化材料SH对腾格里沙漠沙和兰州黄土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并对加固的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分析探讨。试验表明,虽然沙和黄土两者成因、成分、结构不同,但固化材料对它们都有加固作用,加固后强度都有明显提高。固化强度主要受SH掺量、干密度、龄期影响。SH固沙强度主要是物理作用形成的,而黄土为多相成分,固化机理相对复杂。本文对SH固化沙和黄土的试验研究资料可为现场试验和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一新固化材料奠定技术基础。
以自行研制的新型固化材料SH对腾格里沙漠沙和兰州黄土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并对加固的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分析探讨。试验表明,虽然沙和黄土两者成因、成分、结构不同,但固化材料对它们都有加固作用,加固后强度都有明显提高。固化强度主要受SH掺量、干密度、龄期影响。SH固沙强度主要是物理作用形成的,而黄土为多相成分,固化机理相对复杂。本文对SH固化沙和黄土的试验研究资料可为现场试验和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一新固化材料奠定技术基础。 以自行研制的新型固化材料SH对腾格里沙漠沙和兰州黄土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并对加固的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分析探讨。试验表明,虽然沙和黄土两者成因、成分、结构不同,但固化材料对它们都有加固作用,加固后强度都有明显提高。固化强度主要受SH掺量、干密度、龄期影响。SH固沙强度主要是物理作用形成的,而黄土为多相成分,固化机理相对复杂。本文对SH固化沙和黄土的试验研究资料可为现场试验和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一新固化材料奠定技术基础。
2004, 12(S1): 343-348.
摘要:
多山的西南地区机场工程实践具4个主要特点:1场区地质条件复杂,常分布有软弱土层;2高填方;3高地震烈度;4机场建设周期短。因此,软弱土层的加固处理是机场建设成败的关键,综合西南机场工程实践的具体情况,认为强夯(特别是置换强夯)、碎石桩、换填和碾压是4种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文中结合某机场工程,对这4种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和方案设计作具体阐述。 多山的西南地区机场工程实践具4个主要特点:1场区地质条件复杂,常分布有软弱土层;2高填方;3高地震烈度;4机场建设周期短。因此,软弱土层的加固处理是机场建设成败的关键,综合西南机场工程实践的具体情况,认为强夯(特别是置换强夯)、碎石桩、换填和碾压是4种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文中结合某机场工程,对这4种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和方案设计作具体阐述。
多山的西南地区机场工程实践具4个主要特点:1场区地质条件复杂,常分布有软弱土层;2高填方;3高地震烈度;4机场建设周期短。因此,软弱土层的加固处理是机场建设成败的关键,综合西南机场工程实践的具体情况,认为强夯(特别是置换强夯)、碎石桩、换填和碾压是4种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文中结合某机场工程,对这4种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和方案设计作具体阐述。 多山的西南地区机场工程实践具4个主要特点:1场区地质条件复杂,常分布有软弱土层;2高填方;3高地震烈度;4机场建设周期短。因此,软弱土层的加固处理是机场建设成败的关键,综合西南机场工程实践的具体情况,认为强夯(特别是置换强夯)、碎石桩、换填和碾压是4种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文中结合某机场工程,对这4种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和方案设计作具体阐述。
2004, 12(S1): 349-351.
摘要:
某电厂Ⅱ期扩建厂房,需处理地基湿陷性黄土,采用爆扩灰土挤密桩处理,不但消除了地基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而且施工振动并没影响老厂房和机组的安全生产状态,还节省施工经费和时间。具经济实时优势。 某电厂Ⅱ期扩建厂房,需处理地基湿陷性黄土,采用爆扩灰土挤密桩处理,不但消除了地基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而且施工振动并没影响老厂房和机组的安全生产状态,还节省施工经费和时间。具经济实时优势。
某电厂Ⅱ期扩建厂房,需处理地基湿陷性黄土,采用爆扩灰土挤密桩处理,不但消除了地基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而且施工振动并没影响老厂房和机组的安全生产状态,还节省施工经费和时间。具经济实时优势。 某电厂Ⅱ期扩建厂房,需处理地基湿陷性黄土,采用爆扩灰土挤密桩处理,不但消除了地基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而且施工振动并没影响老厂房和机组的安全生产状态,还节省施工经费和时间。具经济实时优势。
2004, 12(S1): 352-355.
摘要:
以敦煌莫高窟鸣沙山为试验点,采用现场测量及人工降雨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新型有机化学固沙剂对沙丘内部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固沙剂对沙丘温度、湿度的影响有利于在沙丘内部形成适于植物生长的水热条件,防护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化学、生物一体化固沙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敦煌莫高窟鸣沙山为试验点,采用现场测量及人工降雨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新型有机化学固沙剂对沙丘内部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固沙剂对沙丘温度、湿度的影响有利于在沙丘内部形成适于植物生长的水热条件,防护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化学、生物一体化固沙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敦煌莫高窟鸣沙山为试验点,采用现场测量及人工降雨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新型有机化学固沙剂对沙丘内部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固沙剂对沙丘温度、湿度的影响有利于在沙丘内部形成适于植物生长的水热条件,防护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化学、生物一体化固沙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敦煌莫高窟鸣沙山为试验点,采用现场测量及人工降雨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新型有机化学固沙剂对沙丘内部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固沙剂对沙丘温度、湿度的影响有利于在沙丘内部形成适于植物生长的水热条件,防护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化学、生物一体化固沙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4, 12(S1): 356-360.
摘要:
水玻璃加固土虽然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弹塑性介质,但是很难用通常的弹塑性模型来描述。本文通过对一系列损伤模型的分析,分别推导建立了水玻璃加固土的弹性与损伤、塑性与损伤本构关系并建立了水玻璃加固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水玻璃加固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是合理的。 水玻璃加固土虽然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弹塑性介质,但是很难用通常的弹塑性模型来描述。本文通过对一系列损伤模型的分析,分别推导建立了水玻璃加固土的弹性与损伤、塑性与损伤本构关系并建立了水玻璃加固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水玻璃加固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是合理的。
水玻璃加固土虽然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弹塑性介质,但是很难用通常的弹塑性模型来描述。本文通过对一系列损伤模型的分析,分别推导建立了水玻璃加固土的弹性与损伤、塑性与损伤本构关系并建立了水玻璃加固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水玻璃加固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是合理的。 水玻璃加固土虽然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弹塑性介质,但是很难用通常的弹塑性模型来描述。本文通过对一系列损伤模型的分析,分别推导建立了水玻璃加固土的弹性与损伤、塑性与损伤本构关系并建立了水玻璃加固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水玻璃加固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是合理的。
2004, 12(S1): 361-367.
摘要: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高寒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较详细地探讨了高原高寒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高寒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较详细地探讨了高原高寒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高寒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较详细地探讨了高原高寒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高寒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较详细地探讨了高原高寒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
2004, 12(S1): 368-371.
摘要:
某地铁站由于繁杂的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给工程的施工带来诸多困难,因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建筑物的沉降与破坏问题更是本工程的难点。本文根据这些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工程的要求,对临近建筑物的保护分别拟定了有效的方案,对开挖影响到的管线也提出了必要的改移、保护措施。 某地铁站由于繁杂的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给工程的施工带来诸多困难,因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建筑物的沉降与破坏问题更是本工程的难点。本文根据这些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工程的要求,对临近建筑物的保护分别拟定了有效的方案,对开挖影响到的管线也提出了必要的改移、保护措施。
某地铁站由于繁杂的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给工程的施工带来诸多困难,因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建筑物的沉降与破坏问题更是本工程的难点。本文根据这些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工程的要求,对临近建筑物的保护分别拟定了有效的方案,对开挖影响到的管线也提出了必要的改移、保护措施。 某地铁站由于繁杂的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给工程的施工带来诸多困难,因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建筑物的沉降与破坏问题更是本工程的难点。本文根据这些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工程的要求,对临近建筑物的保护分别拟定了有效的方案,对开挖影响到的管线也提出了必要的改移、保护措施。
2004, 12(S1): 372-376.
摘要:
主要介绍了青藏铁路半填半挖路基地段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主要介绍了青藏铁路半填半挖路基地段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主要介绍了青藏铁路半填半挖路基地段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主要介绍了青藏铁路半填半挖路基地段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2004, 12(S1): 377-381.
摘要:
主要介绍旗号岭隧道岩溶地段涌水部位喷射混凝土、设置排水盲沟、排水通道、铺设防水板、防水混凝土等综合防排水施工技术和效果分析。 主要介绍旗号岭隧道岩溶地段涌水部位喷射混凝土、设置排水盲沟、排水通道、铺设防水板、防水混凝土等综合防排水施工技术和效果分析。
主要介绍旗号岭隧道岩溶地段涌水部位喷射混凝土、设置排水盲沟、排水通道、铺设防水板、防水混凝土等综合防排水施工技术和效果分析。 主要介绍旗号岭隧道岩溶地段涌水部位喷射混凝土、设置排水盲沟、排水通道、铺设防水板、防水混凝土等综合防排水施工技术和效果分析。
2004, 12(S1): 382-385.
摘要: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回转钻机钻头的设计是提高工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对成孔工艺的理解及设备配套情况不同,各施工单位常常会忽略钻头设计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可能就是提高工效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全断面钻进工艺在钻头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通过对钻头结构关键点的优化设计,使钻头在不同地层中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具有较高工效,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回转钻机钻头的设计是提高工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对成孔工艺的理解及设备配套情况不同,各施工单位常常会忽略钻头设计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可能就是提高工效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全断面钻进工艺在钻头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通过对钻头结构关键点的优化设计,使钻头在不同地层中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具有较高工效,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回转钻机钻头的设计是提高工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对成孔工艺的理解及设备配套情况不同,各施工单位常常会忽略钻头设计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可能就是提高工效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全断面钻进工艺在钻头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通过对钻头结构关键点的优化设计,使钻头在不同地层中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具有较高工效,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回转钻机钻头的设计是提高工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对成孔工艺的理解及设备配套情况不同,各施工单位常常会忽略钻头设计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可能就是提高工效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全断面钻进工艺在钻头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通过对钻头结构关键点的优化设计,使钻头在不同地层中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具有较高工效,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2004, 12(S1): 386-390.
摘要:
劲芯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复合桩。本文对该新型桩的构造和作用机理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对几个典型工程的使用效果分析证明该桩在软土地区的多层和小高层建筑中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劲芯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复合桩。本文对该新型桩的构造和作用机理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对几个典型工程的使用效果分析证明该桩在软土地区的多层和小高层建筑中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劲芯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复合桩。本文对该新型桩的构造和作用机理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对几个典型工程的使用效果分析证明该桩在软土地区的多层和小高层建筑中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劲芯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复合桩。本文对该新型桩的构造和作用机理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对几个典型工程的使用效果分析证明该桩在软土地区的多层和小高层建筑中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2004, 12(S1): 391-393.
摘要:
土工织物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道路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软土处理。本文对土工织物的特性、应用、设计计算及工程应用概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土工织物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道路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软土处理。本文对土工织物的特性、应用、设计计算及工程应用概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土工织物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道路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软土处理。本文对土工织物的特性、应用、设计计算及工程应用概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土工织物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道路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软土处理。本文对土工织物的特性、应用、设计计算及工程应用概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摘要:
毛勒伸缩缝是桥梁伸缩缝的一种新结构,安装工艺较复杂,技术要求高。本文对赣龙铁路A8标高架桥在安装毛勒伸缩缝实践中,对D80B、D160B型毛勒伸缩缝槽口尺寸的控制,毛勒缝装置的吊装、安装、调整、钢筋焊接等工艺及毛勒缝伸缩量的计算和安装、解锁温度等作了介绍。提出了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供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毛勒伸缩缝是桥梁伸缩缝的一种新结构,安装工艺较复杂,技术要求高。本文对赣龙铁路A8标高架桥在安装毛勒伸缩缝实践中,对D80B、D160B型毛勒伸缩缝槽口尺寸的控制,毛勒缝装置的吊装、安装、调整、钢筋焊接等工艺及毛勒缝伸缩量的计算和安装、解锁温度等作了介绍。提出了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供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毛勒伸缩缝是桥梁伸缩缝的一种新结构,安装工艺较复杂,技术要求高。本文对赣龙铁路A8标高架桥在安装毛勒伸缩缝实践中,对D80B、D160B型毛勒伸缩缝槽口尺寸的控制,毛勒缝装置的吊装、安装、调整、钢筋焊接等工艺及毛勒缝伸缩量的计算和安装、解锁温度等作了介绍。提出了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供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毛勒伸缩缝是桥梁伸缩缝的一种新结构,安装工艺较复杂,技术要求高。本文对赣龙铁路A8标高架桥在安装毛勒伸缩缝实践中,对D80B、D160B型毛勒伸缩缝槽口尺寸的控制,毛勒缝装置的吊装、安装、调整、钢筋焊接等工艺及毛勒缝伸缩量的计算和安装、解锁温度等作了介绍。提出了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供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2004, 12(S1): 398-400.
摘要: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新型桩型,本文从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含义、原理、计算方法、经济技术分析方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复合载体夯扩桩的特点及优越性,它与同类桩相比,具有较高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并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桩质量好,沉降量小,且均匀,利于环保等优点。它比常规地基处理方法节省造价20~30%,是处理软弱地基比较经济、有效和可靠的方法。因此它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桩基工程中得以推广应用。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新型桩型,本文从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含义、原理、计算方法、经济技术分析方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复合载体夯扩桩的特点及优越性,它与同类桩相比,具有较高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并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桩质量好,沉降量小,且均匀,利于环保等优点。它比常规地基处理方法节省造价20~30%,是处理软弱地基比较经济、有效和可靠的方法。因此它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桩基工程中得以推广应用。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新型桩型,本文从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含义、原理、计算方法、经济技术分析方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复合载体夯扩桩的特点及优越性,它与同类桩相比,具有较高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并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桩质量好,沉降量小,且均匀,利于环保等优点。它比常规地基处理方法节省造价20~30%,是处理软弱地基比较经济、有效和可靠的方法。因此它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桩基工程中得以推广应用。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新型桩型,本文从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含义、原理、计算方法、经济技术分析方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复合载体夯扩桩的特点及优越性,它与同类桩相比,具有较高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并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桩质量好,沉降量小,且均匀,利于环保等优点。它比常规地基处理方法节省造价20~30%,是处理软弱地基比较经济、有效和可靠的方法。因此它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桩基工程中得以推广应用。
2004, 12(S1): 401-405.
摘要:
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由于岩土体地质特征在空间分布及其连续性变化大,如何选用合理、经济的手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地质雷达技术在类似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有效应用,该项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和图象的实时表现等优势,将其与地质钻探方法相结合、同时采用合适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查明地下介质结构信息的空间组合及其变化特征,为岩土工程特征的合理评价提供重要信息,使勘察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由于岩土体地质特征在空间分布及其连续性变化大,如何选用合理、经济的手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地质雷达技术在类似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有效应用,该项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和图象的实时表现等优势,将其与地质钻探方法相结合、同时采用合适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查明地下介质结构信息的空间组合及其变化特征,为岩土工程特征的合理评价提供重要信息,使勘察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由于岩土体地质特征在空间分布及其连续性变化大,如何选用合理、经济的手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地质雷达技术在类似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有效应用,该项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和图象的实时表现等优势,将其与地质钻探方法相结合、同时采用合适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查明地下介质结构信息的空间组合及其变化特征,为岩土工程特征的合理评价提供重要信息,使勘察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由于岩土体地质特征在空间分布及其连续性变化大,如何选用合理、经济的手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地质雷达技术在类似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有效应用,该项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和图象的实时表现等优势,将其与地质钻探方法相结合、同时采用合适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查明地下介质结构信息的空间组合及其变化特征,为岩土工程特征的合理评价提供重要信息,使勘察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4, 12(S1): 406-410.
摘要:
研究了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及荷载传递机理过程,指出了荷载传递函数中的为桩身位移,不是桩土相对位移和桩身压缩量,从而消除了由于不同的理解带来的混乱。基于单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改进模型,推导了预测单桩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轴向力分布的公式,并将他们应用于一工程试桩,预测的单桩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结果很好地吻合。 研究了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及荷载传递机理过程,指出了荷载传递函数中的为桩身位移,不是桩土相对位移和桩身压缩量,从而消除了由于不同的理解带来的混乱。基于单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改进模型,推导了预测单桩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轴向力分布的公式,并将他们应用于一工程试桩,预测的单桩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结果很好地吻合。
研究了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及荷载传递机理过程,指出了荷载传递函数中的为桩身位移,不是桩土相对位移和桩身压缩量,从而消除了由于不同的理解带来的混乱。基于单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改进模型,推导了预测单桩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轴向力分布的公式,并将他们应用于一工程试桩,预测的单桩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结果很好地吻合。 研究了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及荷载传递机理过程,指出了荷载传递函数中的为桩身位移,不是桩土相对位移和桩身压缩量,从而消除了由于不同的理解带来的混乱。基于单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改进模型,推导了预测单桩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轴向力分布的公式,并将他们应用于一工程试桩,预测的单桩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结果很好地吻合。
2004, 12(S1): 411-417.
摘要:
通过对椒江污水处理工程超深软基真空预压效果综合分析说明:(1)真空预压由于作用机理与堆载预压不同,对深层软土的加固更加有效。(2)真空预压效果不仅与真空压力有关,还与真空泵运行的数量即:单位面积真空作用功率有关。(3)对真空预压最终沉降量计算、真空压力深度衰减、深度固结滞后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通过对椒江污水处理工程超深软基真空预压效果综合分析说明:(1)真空预压由于作用机理与堆载预压不同,对深层软土的加固更加有效。(2)真空预压效果不仅与真空压力有关,还与真空泵运行的数量即:单位面积真空作用功率有关。(3)对真空预压最终沉降量计算、真空压力深度衰减、深度固结滞后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通过对椒江污水处理工程超深软基真空预压效果综合分析说明:(1)真空预压由于作用机理与堆载预压不同,对深层软土的加固更加有效。(2)真空预压效果不仅与真空压力有关,还与真空泵运行的数量即:单位面积真空作用功率有关。(3)对真空预压最终沉降量计算、真空压力深度衰减、深度固结滞后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通过对椒江污水处理工程超深软基真空预压效果综合分析说明:(1)真空预压由于作用机理与堆载预压不同,对深层软土的加固更加有效。(2)真空预压效果不仅与真空压力有关,还与真空泵运行的数量即:单位面积真空作用功率有关。(3)对真空预压最终沉降量计算、真空压力深度衰减、深度固结滞后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2004, 12(S1): 418-420.
摘要:
定向钻穿越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在管道穿越方面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已成功穿越大小河流上百条。随着大口径长输管道的兴建,定向钻穿越在某些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有引发塌陷坑、地面沉降和管涌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潜势,本文对可能产生上述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机理进行了剖析,以便对未来类似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超前预测预报。 定向钻穿越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在管道穿越方面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已成功穿越大小河流上百条。随着大口径长输管道的兴建,定向钻穿越在某些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有引发塌陷坑、地面沉降和管涌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潜势,本文对可能产生上述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机理进行了剖析,以便对未来类似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超前预测预报。
定向钻穿越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在管道穿越方面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已成功穿越大小河流上百条。随着大口径长输管道的兴建,定向钻穿越在某些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有引发塌陷坑、地面沉降和管涌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潜势,本文对可能产生上述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机理进行了剖析,以便对未来类似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超前预测预报。 定向钻穿越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在管道穿越方面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已成功穿越大小河流上百条。随着大口径长输管道的兴建,定向钻穿越在某些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有引发塌陷坑、地面沉降和管涌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潜势,本文对可能产生上述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机理进行了剖析,以便对未来类似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超前预测预报。
2004, 12(S1): 421-424.
摘要:
抗浮设防水位是基础埋置深度可能会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以及工程场区附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多年地下水位监测的资料,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工程场区未来的最高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进而确定了北京怡海花园工程建筑的抗浮设防水位。 抗浮设防水位是基础埋置深度可能会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以及工程场区附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多年地下水位监测的资料,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工程场区未来的最高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进而确定了北京怡海花园工程建筑的抗浮设防水位。
抗浮设防水位是基础埋置深度可能会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以及工程场区附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多年地下水位监测的资料,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工程场区未来的最高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进而确定了北京怡海花园工程建筑的抗浮设防水位。 抗浮设防水位是基础埋置深度可能会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以及工程场区附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多年地下水位监测的资料,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工程场区未来的最高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进而确定了北京怡海花园工程建筑的抗浮设防水位。
2004, 12(S1): 427-432.
摘要:
正确分析两个测点间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相位差,是在所有频段,特别是高频段上,提取到稳定可靠的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技术关键。本文利用不同频段的瑞雷波对大型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质量、顶管工程对公路路基的影响、故宫汉白玉栏板风化程度等不同尺度的工程问题进行了探测研究,探索了瑞雷波在不同尺度的工程介质体探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和相应的激发、观测和解释方法,构成了由低频到高频的瑞雷波探测方法的系列,为瑞雷波法在各类工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正确分析两个测点间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相位差,是在所有频段,特别是高频段上,提取到稳定可靠的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技术关键。本文利用不同频段的瑞雷波对大型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质量、顶管工程对公路路基的影响、故宫汉白玉栏板风化程度等不同尺度的工程问题进行了探测研究,探索了瑞雷波在不同尺度的工程介质体探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和相应的激发、观测和解释方法,构成了由低频到高频的瑞雷波探测方法的系列,为瑞雷波法在各类工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正确分析两个测点间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相位差,是在所有频段,特别是高频段上,提取到稳定可靠的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技术关键。本文利用不同频段的瑞雷波对大型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质量、顶管工程对公路路基的影响、故宫汉白玉栏板风化程度等不同尺度的工程问题进行了探测研究,探索了瑞雷波在不同尺度的工程介质体探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和相应的激发、观测和解释方法,构成了由低频到高频的瑞雷波探测方法的系列,为瑞雷波法在各类工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正确分析两个测点间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相位差,是在所有频段,特别是高频段上,提取到稳定可靠的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技术关键。本文利用不同频段的瑞雷波对大型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质量、顶管工程对公路路基的影响、故宫汉白玉栏板风化程度等不同尺度的工程问题进行了探测研究,探索了瑞雷波在不同尺度的工程介质体探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和相应的激发、观测和解释方法,构成了由低频到高频的瑞雷波探测方法的系列,为瑞雷波法在各类工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4, 12(S1): 433-438.
摘要: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圆弧条分法在工程实际中被广为应用。但该方法在具体计算时存在两点困难:一是计算过程繁琐,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时,每给定一个滑动面,都要重新确定分条的边界和高度、宽度和分条数目等参数;二是潜在滑动面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提出多种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改进。首先是将边坡的地面线用分段直线方程表示,将滑动面用一圆弧方程表示,这样可以将原公式中的求和部分化为积分式,从而推导出了求解稳定系数的解析式。另一方面是提出了一种搜索最危险滑弧滑动面的简洁方法,该方法先固定圆弧滑动面的后缘点和剪出点,则稳定系数随过这两点圆弧的曲率而变化,通过几何关系将稳定系数的转化为一个距离参数t的一元函数,令该该函数一阶导数为零,求得参数t,并获得稳定系数极小值及其对应的滑动面。若变动后缘点和剪出点,重复以上计算,可最终求得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及相应的稳定系数。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圆弧条分法在工程实际中被广为应用。但该方法在具体计算时存在两点困难:一是计算过程繁琐,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时,每给定一个滑动面,都要重新确定分条的边界和高度、宽度和分条数目等参数;二是潜在滑动面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提出多种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改进。首先是将边坡的地面线用分段直线方程表示,将滑动面用一圆弧方程表示,这样可以将原公式中的求和部分化为积分式,从而推导出了求解稳定系数的解析式。另一方面是提出了一种搜索最危险滑弧滑动面的简洁方法,该方法先固定圆弧滑动面的后缘点和剪出点,则稳定系数随过这两点圆弧的曲率而变化,通过几何关系将稳定系数的转化为一个距离参数t的一元函数,令该该函数一阶导数为零,求得参数t,并获得稳定系数极小值及其对应的滑动面。若变动后缘点和剪出点,重复以上计算,可最终求得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及相应的稳定系数。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圆弧条分法在工程实际中被广为应用。但该方法在具体计算时存在两点困难:一是计算过程繁琐,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时,每给定一个滑动面,都要重新确定分条的边界和高度、宽度和分条数目等参数;二是潜在滑动面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提出多种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改进。首先是将边坡的地面线用分段直线方程表示,将滑动面用一圆弧方程表示,这样可以将原公式中的求和部分化为积分式,从而推导出了求解稳定系数的解析式。另一方面是提出了一种搜索最危险滑弧滑动面的简洁方法,该方法先固定圆弧滑动面的后缘点和剪出点,则稳定系数随过这两点圆弧的曲率而变化,通过几何关系将稳定系数的转化为一个距离参数t的一元函数,令该该函数一阶导数为零,求得参数t,并获得稳定系数极小值及其对应的滑动面。若变动后缘点和剪出点,重复以上计算,可最终求得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及相应的稳定系数。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圆弧条分法在工程实际中被广为应用。但该方法在具体计算时存在两点困难:一是计算过程繁琐,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时,每给定一个滑动面,都要重新确定分条的边界和高度、宽度和分条数目等参数;二是潜在滑动面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提出多种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改进。首先是将边坡的地面线用分段直线方程表示,将滑动面用一圆弧方程表示,这样可以将原公式中的求和部分化为积分式,从而推导出了求解稳定系数的解析式。另一方面是提出了一种搜索最危险滑弧滑动面的简洁方法,该方法先固定圆弧滑动面的后缘点和剪出点,则稳定系数随过这两点圆弧的曲率而变化,通过几何关系将稳定系数的转化为一个距离参数t的一元函数,令该该函数一阶导数为零,求得参数t,并获得稳定系数极小值及其对应的滑动面。若变动后缘点和剪出点,重复以上计算,可最终求得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及相应的稳定系数。
2004, 12(S1): 439-442.
摘要:
主要依据同位素示踪测试结果和大坝量水堰、渗压计和测压管两年多的原观资料,利用e06menu正反演计算软件包,应用饱和——非饱和区有限差分积分法数值计算方法,对小山电站4种不同工况进行三维渗流场反演计算,从而获得反演计算的优化解。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小山水电站坝后量水堰渗流水主要来自玄武岩和玄武岩与安山岩的不整合交界面,计算结果给大坝处理与否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主要依据同位素示踪测试结果和大坝量水堰、渗压计和测压管两年多的原观资料,利用e06menu正反演计算软件包,应用饱和——非饱和区有限差分积分法数值计算方法,对小山电站4种不同工况进行三维渗流场反演计算,从而获得反演计算的优化解。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小山水电站坝后量水堰渗流水主要来自玄武岩和玄武岩与安山岩的不整合交界面,计算结果给大坝处理与否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主要依据同位素示踪测试结果和大坝量水堰、渗压计和测压管两年多的原观资料,利用e06menu正反演计算软件包,应用饱和——非饱和区有限差分积分法数值计算方法,对小山电站4种不同工况进行三维渗流场反演计算,从而获得反演计算的优化解。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小山水电站坝后量水堰渗流水主要来自玄武岩和玄武岩与安山岩的不整合交界面,计算结果给大坝处理与否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主要依据同位素示踪测试结果和大坝量水堰、渗压计和测压管两年多的原观资料,利用e06menu正反演计算软件包,应用饱和——非饱和区有限差分积分法数值计算方法,对小山电站4种不同工况进行三维渗流场反演计算,从而获得反演计算的优化解。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小山水电站坝后量水堰渗流水主要来自玄武岩和玄武岩与安山岩的不整合交界面,计算结果给大坝处理与否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2004, 12(S1): 443-445.
摘要: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一柱一桩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这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如何取值,虽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有所规定,但还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实测的资料与工程实例谈谈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取值方法—等变形准则。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一柱一桩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这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如何取值,虽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有所规定,但还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实测的资料与工程实例谈谈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取值方法—等变形准则。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一柱一桩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这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如何取值,虽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有所规定,但还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实测的资料与工程实例谈谈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取值方法—等变形准则。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一柱一桩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这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如何取值,虽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有所规定,但还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实测的资料与工程实例谈谈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取值方法—等变形准则。
2004, 12(S1): 446-449.
摘要:
回顾了我国机场工程地质勘察的现状,初步分析了今后机场工程的特点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21世纪将是工程地质学科空前发展的世纪,机场工程地质勘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回顾了我国机场工程地质勘察的现状,初步分析了今后机场工程的特点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21世纪将是工程地质学科空前发展的世纪,机场工程地质勘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回顾了我国机场工程地质勘察的现状,初步分析了今后机场工程的特点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21世纪将是工程地质学科空前发展的世纪,机场工程地质勘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回顾了我国机场工程地质勘察的现状,初步分析了今后机场工程的特点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21世纪将是工程地质学科空前发展的世纪,机场工程地质勘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004, 12(S1): 450-454.
摘要: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各种工程选线、选址中应用的情况,指出遥感在工程勘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工程勘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应用特点、应用效果,遥感技术适用的地区及应用注意事项。认为遥感技术与其他勘察手段相结合,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勘测的质量,克服地面调查的局限性,增强预见性,并可提高调查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对铁路、水利水电工程、公路、油气管道、电力工程等勘测中遥感技术应用的简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应用的具体内容、方法,等等。还对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的展望提出看法。结论认为:遥感技术在工程勘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开发的工程选线、选址勘测中,遥感技术大有用武之地,并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各种工程选线、选址中应用的情况,指出遥感在工程勘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工程勘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应用特点、应用效果,遥感技术适用的地区及应用注意事项。认为遥感技术与其他勘察手段相结合,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勘测的质量,克服地面调查的局限性,增强预见性,并可提高调查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对铁路、水利水电工程、公路、油气管道、电力工程等勘测中遥感技术应用的简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应用的具体内容、方法,等等。还对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的展望提出看法。结论认为:遥感技术在工程勘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开发的工程选线、选址勘测中,遥感技术大有用武之地,并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各种工程选线、选址中应用的情况,指出遥感在工程勘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工程勘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应用特点、应用效果,遥感技术适用的地区及应用注意事项。认为遥感技术与其他勘察手段相结合,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勘测的质量,克服地面调查的局限性,增强预见性,并可提高调查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对铁路、水利水电工程、公路、油气管道、电力工程等勘测中遥感技术应用的简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应用的具体内容、方法,等等。还对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的展望提出看法。结论认为:遥感技术在工程勘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开发的工程选线、选址勘测中,遥感技术大有用武之地,并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各种工程选线、选址中应用的情况,指出遥感在工程勘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工程勘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应用特点、应用效果,遥感技术适用的地区及应用注意事项。认为遥感技术与其他勘察手段相结合,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勘测的质量,克服地面调查的局限性,增强预见性,并可提高调查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对铁路、水利水电工程、公路、油气管道、电力工程等勘测中遥感技术应用的简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应用的具体内容、方法,等等。还对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的展望提出看法。结论认为:遥感技术在工程勘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开发的工程选线、选址勘测中,遥感技术大有用武之地,并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2004, 12(S1): 455-458.
摘要:
以城市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需求为背景,介绍了在吸收传统的电阻率法勘探技术精华和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地电影像系统的理论、方法、技术,并通过实测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研究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问题的优势及可性行。 以城市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需求为背景,介绍了在吸收传统的电阻率法勘探技术精华和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地电影像系统的理论、方法、技术,并通过实测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研究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问题的优势及可性行。
以城市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需求为背景,介绍了在吸收传统的电阻率法勘探技术精华和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地电影像系统的理论、方法、技术,并通过实测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研究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问题的优势及可性行。 以城市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需求为背景,介绍了在吸收传统的电阻率法勘探技术精华和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地电影像系统的理论、方法、技术,并通过实测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研究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问题的优势及可性行。
2004, 12(S1): 463-467.
摘要:
本文简要评述了滑坡稳定性评价常用的极限平衡法、数值法和概率法,介绍了用于滑坡监测的常用仪器与技术,以及典型的滑坡预报模型;并就滑坡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展望。 本文简要评述了滑坡稳定性评价常用的极限平衡法、数值法和概率法,介绍了用于滑坡监测的常用仪器与技术,以及典型的滑坡预报模型;并就滑坡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展望。
本文简要评述了滑坡稳定性评价常用的极限平衡法、数值法和概率法,介绍了用于滑坡监测的常用仪器与技术,以及典型的滑坡预报模型;并就滑坡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展望。 本文简要评述了滑坡稳定性评价常用的极限平衡法、数值法和概率法,介绍了用于滑坡监测的常用仪器与技术,以及典型的滑坡预报模型;并就滑坡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展望。
2004, 12(S1): 468-471.
摘要:
运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和数理统计原理,建立了初始地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反演及回归分析模型。该模型克服了边界调整法等一般反分析法的不足,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易操作性,能够方便较为准确地反演区域初始地应力场。 运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和数理统计原理,建立了初始地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反演及回归分析模型。该模型克服了边界调整法等一般反分析法的不足,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易操作性,能够方便较为准确地反演区域初始地应力场。
运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和数理统计原理,建立了初始地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反演及回归分析模型。该模型克服了边界调整法等一般反分析法的不足,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易操作性,能够方便较为准确地反演区域初始地应力场。 运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和数理统计原理,建立了初始地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反演及回归分析模型。该模型克服了边界调整法等一般反分析法的不足,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易操作性,能够方便较为准确地反演区域初始地应力场。
2004, 12(S1): 472-475.
摘要:
介绍了一种模拟试验确定桩承载力的新方法,通过室内中型剪切摩擦试验确定桩与土层间的c值,按库仑准则确定桩侧摩阻力。桩侧法向应力的确定采用桩土上部荷载引起的作用于桩身的水平应力;桩端承载力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确定。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肇源松花江大桥桩基承载力试验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介绍了一种模拟试验确定桩承载力的新方法,通过室内中型剪切摩擦试验确定桩与土层间的c值,按库仑准则确定桩侧摩阻力。桩侧法向应力的确定采用桩土上部荷载引起的作用于桩身的水平应力;桩端承载力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确定。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肇源松花江大桥桩基承载力试验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介绍了一种模拟试验确定桩承载力的新方法,通过室内中型剪切摩擦试验确定桩与土层间的c值,按库仑准则确定桩侧摩阻力。桩侧法向应力的确定采用桩土上部荷载引起的作用于桩身的水平应力;桩端承载力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确定。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肇源松花江大桥桩基承载力试验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介绍了一种模拟试验确定桩承载力的新方法,通过室内中型剪切摩擦试验确定桩与土层间的c值,按库仑准则确定桩侧摩阻力。桩侧法向应力的确定采用桩土上部荷载引起的作用于桩身的水平应力;桩端承载力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确定。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肇源松花江大桥桩基承载力试验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4, 12(S1): 476-481.
摘要:
发育大量节理且走向平行于边坡、倾向坡内的岩石边坡容易发生倾覆破坏。治理此类边坡使用最多且最有效的工程措施就是锚杆,或削方减缓坡角,因此,求解锚杆的合理锚固力至关重要。为此,在考虑了块体的倾覆失稳与滑动失稳时,Goodman and Bray 提出了块体极限平衡理论。它是在块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假设条件与块体理论一致,与块体理论相比,极限平衡理论考虑了倾覆破坏。极限平衡理论认为块体宽度t是均一的。已有研究发现,块体宽度t对锚固力的影响作用较大:当宽度t很大时,块体很稳定,不需要支护;随着t的减少,锚固力渐渐增大;当t趋于0时,锚固力存在一个渐进值,在许多情况下,这个值不是无穷大。为了求得最大的锚固力,本文用积分方法对一个等效均质边坡推导了求解锚固力的一般表达式,列举了主要的步骤。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在块体理论与块体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假设块体宽度为无穷小(dx),这时整个边坡没有稳定区域(除非滑动面水平),根据边坡的两种破坏模式(即滑动破坏与倾覆破坏)把极限平衡理论的方程变为微分方程,然后从边坡后缘往前缘积分,得出求解锚固力的一般表达式。用该方法求得的锚固力为上限值,但是在坡高比块体厚度大20~30倍时,此解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当块体厚度比较大时,所需的锚固力可适当减少。这样避免了锚固力太小而造成的工程失稳现象或锚固力太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发育大量节理且走向平行于边坡、倾向坡内的岩石边坡容易发生倾覆破坏。治理此类边坡使用最多且最有效的工程措施就是锚杆,或削方减缓坡角,因此,求解锚杆的合理锚固力至关重要。为此,在考虑了块体的倾覆失稳与滑动失稳时,Goodman and Bray 提出了块体极限平衡理论。它是在块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假设条件与块体理论一致,与块体理论相比,极限平衡理论考虑了倾覆破坏。极限平衡理论认为块体宽度t是均一的。已有研究发现,块体宽度t对锚固力的影响作用较大:当宽度t很大时,块体很稳定,不需要支护;随着t的减少,锚固力渐渐增大;当t趋于0时,锚固力存在一个渐进值,在许多情况下,这个值不是无穷大。为了求得最大的锚固力,本文用积分方法对一个等效均质边坡推导了求解锚固力的一般表达式,列举了主要的步骤。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在块体理论与块体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假设块体宽度为无穷小(dx),这时整个边坡没有稳定区域(除非滑动面水平),根据边坡的两种破坏模式(即滑动破坏与倾覆破坏)把极限平衡理论的方程变为微分方程,然后从边坡后缘往前缘积分,得出求解锚固力的一般表达式。用该方法求得的锚固力为上限值,但是在坡高比块体厚度大20~30倍时,此解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当块体厚度比较大时,所需的锚固力可适当减少。这样避免了锚固力太小而造成的工程失稳现象或锚固力太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发育大量节理且走向平行于边坡、倾向坡内的岩石边坡容易发生倾覆破坏。治理此类边坡使用最多且最有效的工程措施就是锚杆,或削方减缓坡角,因此,求解锚杆的合理锚固力至关重要。为此,在考虑了块体的倾覆失稳与滑动失稳时,Goodman and Bray 提出了块体极限平衡理论。它是在块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假设条件与块体理论一致,与块体理论相比,极限平衡理论考虑了倾覆破坏。极限平衡理论认为块体宽度t是均一的。已有研究发现,块体宽度t对锚固力的影响作用较大:当宽度t很大时,块体很稳定,不需要支护;随着t的减少,锚固力渐渐增大;当t趋于0时,锚固力存在一个渐进值,在许多情况下,这个值不是无穷大。为了求得最大的锚固力,本文用积分方法对一个等效均质边坡推导了求解锚固力的一般表达式,列举了主要的步骤。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在块体理论与块体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假设块体宽度为无穷小(dx),这时整个边坡没有稳定区域(除非滑动面水平),根据边坡的两种破坏模式(即滑动破坏与倾覆破坏)把极限平衡理论的方程变为微分方程,然后从边坡后缘往前缘积分,得出求解锚固力的一般表达式。用该方法求得的锚固力为上限值,但是在坡高比块体厚度大20~30倍时,此解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当块体厚度比较大时,所需的锚固力可适当减少。这样避免了锚固力太小而造成的工程失稳现象或锚固力太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发育大量节理且走向平行于边坡、倾向坡内的岩石边坡容易发生倾覆破坏。治理此类边坡使用最多且最有效的工程措施就是锚杆,或削方减缓坡角,因此,求解锚杆的合理锚固力至关重要。为此,在考虑了块体的倾覆失稳与滑动失稳时,Goodman and Bray 提出了块体极限平衡理论。它是在块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假设条件与块体理论一致,与块体理论相比,极限平衡理论考虑了倾覆破坏。极限平衡理论认为块体宽度t是均一的。已有研究发现,块体宽度t对锚固力的影响作用较大:当宽度t很大时,块体很稳定,不需要支护;随着t的减少,锚固力渐渐增大;当t趋于0时,锚固力存在一个渐进值,在许多情况下,这个值不是无穷大。为了求得最大的锚固力,本文用积分方法对一个等效均质边坡推导了求解锚固力的一般表达式,列举了主要的步骤。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在块体理论与块体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假设块体宽度为无穷小(dx),这时整个边坡没有稳定区域(除非滑动面水平),根据边坡的两种破坏模式(即滑动破坏与倾覆破坏)把极限平衡理论的方程变为微分方程,然后从边坡后缘往前缘积分,得出求解锚固力的一般表达式。用该方法求得的锚固力为上限值,但是在坡高比块体厚度大20~30倍时,此解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当块体厚度比较大时,所需的锚固力可适当减少。这样避免了锚固力太小而造成的工程失稳现象或锚固力太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004, 12(S1): 482-486.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瑞雷波勘探法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界。本文在对瑞雷波的特点、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了多道瞬态瑞雷波勘探法在灰土挤密桩检测中的一些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瑞雷波勘探法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界。本文在对瑞雷波的特点、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了多道瞬态瑞雷波勘探法在灰土挤密桩检测中的一些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瑞雷波勘探法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界。本文在对瑞雷波的特点、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了多道瞬态瑞雷波勘探法在灰土挤密桩检测中的一些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瑞雷波勘探法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界。本文在对瑞雷波的特点、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了多道瞬态瑞雷波勘探法在灰土挤密桩检测中的一些应用。
2004, 12(S1): 487-490.
摘要:
在工程地质研究领域中,对研究域内岩体变形参数的确定一直都是热点课题,许多工程建筑项目设计的失败都缘于岩体参数估算的过大偏差。本文采用分形统计模型理论对岩体变形参数估算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工程地质研究领域中,对研究域内岩体变形参数的确定一直都是热点课题,许多工程建筑项目设计的失败都缘于岩体参数估算的过大偏差。本文采用分形统计模型理论对岩体变形参数估算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工程地质研究领域中,对研究域内岩体变形参数的确定一直都是热点课题,许多工程建筑项目设计的失败都缘于岩体参数估算的过大偏差。本文采用分形统计模型理论对岩体变形参数估算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工程地质研究领域中,对研究域内岩体变形参数的确定一直都是热点课题,许多工程建筑项目设计的失败都缘于岩体参数估算的过大偏差。本文采用分形统计模型理论对岩体变形参数估算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4, 12(S1): 491-495.
摘要: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中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勘测数据庞大,地质工作者很难对其工程岩土体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整体和直观的把握。为了适应这一当代巨型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作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与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向家坝VII坝址虚拟漫游信息系统(VRGIS),实现了对坝址区三维地质模型的手动和自动虚拟漫游,对地层、断层、水位面的实时查询,对模型的任意切剖、输出等功能,这对直观地反映场地地质信息的分布,整体把握场区地质构造辅助工程决策具有积极意义。该套系统在向家坝水电站的成功应用表明,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中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勘测数据庞大,地质工作者很难对其工程岩土体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整体和直观的把握。为了适应这一当代巨型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作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与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向家坝VII坝址虚拟漫游信息系统(VRGIS),实现了对坝址区三维地质模型的手动和自动虚拟漫游,对地层、断层、水位面的实时查询,对模型的任意切剖、输出等功能,这对直观地反映场地地质信息的分布,整体把握场区地质构造辅助工程决策具有积极意义。该套系统在向家坝水电站的成功应用表明,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中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勘测数据庞大,地质工作者很难对其工程岩土体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整体和直观的把握。为了适应这一当代巨型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作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与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向家坝VII坝址虚拟漫游信息系统(VRGIS),实现了对坝址区三维地质模型的手动和自动虚拟漫游,对地层、断层、水位面的实时查询,对模型的任意切剖、输出等功能,这对直观地反映场地地质信息的分布,整体把握场区地质构造辅助工程决策具有积极意义。该套系统在向家坝水电站的成功应用表明,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中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勘测数据庞大,地质工作者很难对其工程岩土体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整体和直观的把握。为了适应这一当代巨型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作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与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向家坝VII坝址虚拟漫游信息系统(VRGIS),实现了对坝址区三维地质模型的手动和自动虚拟漫游,对地层、断层、水位面的实时查询,对模型的任意切剖、输出等功能,这对直观地反映场地地质信息的分布,整体把握场区地质构造辅助工程决策具有积极意义。该套系统在向家坝水电站的成功应用表明,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004, 12(S1): 496-499.
摘要:
在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模型涵义的基础上,提出煤矿采动破坏的多因素工程地质模型并采用多因素GIS拟合建立模型,实现开采上限决策。试采验证了上述研究方法的合理性。 在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模型涵义的基础上,提出煤矿采动破坏的多因素工程地质模型并采用多因素GIS拟合建立模型,实现开采上限决策。试采验证了上述研究方法的合理性。
在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模型涵义的基础上,提出煤矿采动破坏的多因素工程地质模型并采用多因素GIS拟合建立模型,实现开采上限决策。试采验证了上述研究方法的合理性。 在进一步明确工程地质模型涵义的基础上,提出煤矿采动破坏的多因素工程地质模型并采用多因素GIS拟合建立模型,实现开采上限决策。试采验证了上述研究方法的合理性。
2004, 12(S1): 500-506.
摘要: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变荷载作用下任意层地基一维固结度计算解析式,提出考虑堆土积水影响的土体固结度计算方法,应用于某宽230~750m、长6500m,总面积为310万m2的国际机场场道大面积堆土预压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结合预压过程中堆载区域地下水位、超静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及测斜等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发现堆土中积水对大面积堆载预压过程中地基沉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较全面地阐述了土中积水对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根据工程应用实践,证实了本文研究成果与实测资料相符较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变荷载作用下任意层地基一维固结度计算解析式,提出考虑堆土积水影响的土体固结度计算方法,应用于某宽230~750m、长6500m,总面积为310万m2的国际机场场道大面积堆土预压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结合预压过程中堆载区域地下水位、超静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及测斜等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发现堆土中积水对大面积堆载预压过程中地基沉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较全面地阐述了土中积水对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根据工程应用实践,证实了本文研究成果与实测资料相符较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变荷载作用下任意层地基一维固结度计算解析式,提出考虑堆土积水影响的土体固结度计算方法,应用于某宽230~750m、长6500m,总面积为310万m2的国际机场场道大面积堆土预压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结合预压过程中堆载区域地下水位、超静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及测斜等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发现堆土中积水对大面积堆载预压过程中地基沉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较全面地阐述了土中积水对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根据工程应用实践,证实了本文研究成果与实测资料相符较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变荷载作用下任意层地基一维固结度计算解析式,提出考虑堆土积水影响的土体固结度计算方法,应用于某宽230~750m、长6500m,总面积为310万m2的国际机场场道大面积堆土预压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结合预压过程中堆载区域地下水位、超静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及测斜等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发现堆土中积水对大面积堆载预压过程中地基沉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较全面地阐述了土中积水对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根据工程应用实践,证实了本文研究成果与实测资料相符较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
2004, 12(S1): 507-510.
摘要:
在进行软粘土三轴流变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时,引进了切向弹性抗力约束和位移约束关联技术对试验机与试样的接触面进行模拟,研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以上海地区某软土工程的三轴流变试验为实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十分相吻合。 在进行软粘土三轴流变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时,引进了切向弹性抗力约束和位移约束关联技术对试验机与试样的接触面进行模拟,研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以上海地区某软土工程的三轴流变试验为实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十分相吻合。
在进行软粘土三轴流变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时,引进了切向弹性抗力约束和位移约束关联技术对试验机与试样的接触面进行模拟,研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以上海地区某软土工程的三轴流变试验为实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十分相吻合。 在进行软粘土三轴流变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时,引进了切向弹性抗力约束和位移约束关联技术对试验机与试样的接触面进行模拟,研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以上海地区某软土工程的三轴流变试验为实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十分相吻合。
2004, 12(S1): 511-514.
摘要:
通过比较约束和无约束式,平硐式、横梁式、内撑式、锚拉式、堆载式等不同桩底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武汉市某大学的一栋教学楼、实验楼人工挖孔桩工程实例,设计了平硐约束式桩端土原位静载试验,用于测定人工挖孔桩端土极限承载力,试验步骤主要包括设备与安装、最大荷载选取、加载与卸载观测等测试过程。对进行的6组试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简便、有效、可行,较好地验证了设计参数的可靠性。 通过比较约束和无约束式,平硐式、横梁式、内撑式、锚拉式、堆载式等不同桩底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武汉市某大学的一栋教学楼、实验楼人工挖孔桩工程实例,设计了平硐约束式桩端土原位静载试验,用于测定人工挖孔桩端土极限承载力,试验步骤主要包括设备与安装、最大荷载选取、加载与卸载观测等测试过程。对进行的6组试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简便、有效、可行,较好地验证了设计参数的可靠性。
通过比较约束和无约束式,平硐式、横梁式、内撑式、锚拉式、堆载式等不同桩底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武汉市某大学的一栋教学楼、实验楼人工挖孔桩工程实例,设计了平硐约束式桩端土原位静载试验,用于测定人工挖孔桩端土极限承载力,试验步骤主要包括设备与安装、最大荷载选取、加载与卸载观测等测试过程。对进行的6组试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简便、有效、可行,较好地验证了设计参数的可靠性。 通过比较约束和无约束式,平硐式、横梁式、内撑式、锚拉式、堆载式等不同桩底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武汉市某大学的一栋教学楼、实验楼人工挖孔桩工程实例,设计了平硐约束式桩端土原位静载试验,用于测定人工挖孔桩端土极限承载力,试验步骤主要包括设备与安装、最大荷载选取、加载与卸载观测等测试过程。对进行的6组试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简便、有效、可行,较好地验证了设计参数的可靠性。
2004, 12(S1): 515-518.
摘要:
简要介绍了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简称BOTDR)在工程监测方面的最新发展,并结合具体的滑坡监测方案,讨论了该技术应用在滑坡预警中的可行性。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常规监测技术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如分布式、长距离和实时性等,可满足滑坡早期预警和防护工程安全监测要求,同时仍有许多相关课题有待研究,如温度影响、铺设技术和疲劳效应等等。 简要介绍了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简称BOTDR)在工程监测方面的最新发展,并结合具体的滑坡监测方案,讨论了该技术应用在滑坡预警中的可行性。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常规监测技术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如分布式、长距离和实时性等,可满足滑坡早期预警和防护工程安全监测要求,同时仍有许多相关课题有待研究,如温度影响、铺设技术和疲劳效应等等。
简要介绍了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简称BOTDR)在工程监测方面的最新发展,并结合具体的滑坡监测方案,讨论了该技术应用在滑坡预警中的可行性。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常规监测技术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如分布式、长距离和实时性等,可满足滑坡早期预警和防护工程安全监测要求,同时仍有许多相关课题有待研究,如温度影响、铺设技术和疲劳效应等等。 简要介绍了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简称BOTDR)在工程监测方面的最新发展,并结合具体的滑坡监测方案,讨论了该技术应用在滑坡预警中的可行性。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常规监测技术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如分布式、长距离和实时性等,可满足滑坡早期预警和防护工程安全监测要求,同时仍有许多相关课题有待研究,如温度影响、铺设技术和疲劳效应等等。
2004, 12(S1): 519-522.
摘要:
对茅坪滑坡体上两个监测点的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尖点突变分析,发现茅坪滑坡EJ14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两个控制变量均远大于0,而EJ8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控制变量a<0,这表明茅坪滑坡将来不会发生整体滑动,但其前缘(Ⅰ-Ⅰ'剖面)将会失稳。 对茅坪滑坡体上两个监测点的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尖点突变分析,发现茅坪滑坡EJ14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两个控制变量均远大于0,而EJ8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控制变量a<0,这表明茅坪滑坡将来不会发生整体滑动,但其前缘(Ⅰ-Ⅰ'剖面)将会失稳。
对茅坪滑坡体上两个监测点的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尖点突变分析,发现茅坪滑坡EJ14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两个控制变量均远大于0,而EJ8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控制变量a<0,这表明茅坪滑坡将来不会发生整体滑动,但其前缘(Ⅰ-Ⅰ'剖面)将会失稳。 对茅坪滑坡体上两个监测点的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尖点突变分析,发现茅坪滑坡EJ14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两个控制变量均远大于0,而EJ8监测点的尖点突变模型的控制变量a<0,这表明茅坪滑坡将来不会发生整体滑动,但其前缘(Ⅰ-Ⅰ'剖面)将会失稳。
2004, 12(S1): 523-528.
摘要:
通过对某大型尾矿库坝体勘察新技术、新工艺和尾矿砂土沉积环境、固结特征分析以及对尾矿砂土的静力、动力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分区研究了淋滤固结、化学固结作用的特征,建立了3种固结作用在尾矿砂土静力抗剪强度(τ值)中权重分配的计算式,揭示了尾矿砂土的静力、动力基本特性。在岩土工程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上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某大型尾矿库坝体勘察新技术、新工艺和尾矿砂土沉积环境、固结特征分析以及对尾矿砂土的静力、动力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分区研究了淋滤固结、化学固结作用的特征,建立了3种固结作用在尾矿砂土静力抗剪强度(τ值)中权重分配的计算式,揭示了尾矿砂土的静力、动力基本特性。在岩土工程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上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某大型尾矿库坝体勘察新技术、新工艺和尾矿砂土沉积环境、固结特征分析以及对尾矿砂土的静力、动力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分区研究了淋滤固结、化学固结作用的特征,建立了3种固结作用在尾矿砂土静力抗剪强度(τ值)中权重分配的计算式,揭示了尾矿砂土的静力、动力基本特性。在岩土工程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上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某大型尾矿库坝体勘察新技术、新工艺和尾矿砂土沉积环境、固结特征分析以及对尾矿砂土的静力、动力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分区研究了淋滤固结、化学固结作用的特征,建立了3种固结作用在尾矿砂土静力抗剪强度(τ值)中权重分配的计算式,揭示了尾矿砂土的静力、动力基本特性。在岩土工程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上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2004, 12(S1): 529-532.
摘要:
立井井筒破裂时,在底含、基岩、井筒之间包含三个同时发生的变化过程:(1)底含水由基岩向矿井中的渗流;(2)深厚表土底部含水层的失水固结沉降与井壁附加力的产生;(3)立井井筒在附加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本文采用拉格朗日元法对立井井筒的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且设置了界面单元来计算土与井筒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其计算结果揭示了立井井筒破裂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于立井井筒破裂的机理分析及预防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立井井筒破裂时,在底含、基岩、井筒之间包含三个同时发生的变化过程:(1)底含水由基岩向矿井中的渗流;(2)深厚表土底部含水层的失水固结沉降与井壁附加力的产生;(3)立井井筒在附加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本文采用拉格朗日元法对立井井筒的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且设置了界面单元来计算土与井筒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其计算结果揭示了立井井筒破裂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于立井井筒破裂的机理分析及预防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立井井筒破裂时,在底含、基岩、井筒之间包含三个同时发生的变化过程:(1)底含水由基岩向矿井中的渗流;(2)深厚表土底部含水层的失水固结沉降与井壁附加力的产生;(3)立井井筒在附加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本文采用拉格朗日元法对立井井筒的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且设置了界面单元来计算土与井筒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其计算结果揭示了立井井筒破裂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于立井井筒破裂的机理分析及预防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立井井筒破裂时,在底含、基岩、井筒之间包含三个同时发生的变化过程:(1)底含水由基岩向矿井中的渗流;(2)深厚表土底部含水层的失水固结沉降与井壁附加力的产生;(3)立井井筒在附加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本文采用拉格朗日元法对立井井筒的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且设置了界面单元来计算土与井筒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其计算结果揭示了立井井筒破裂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于立井井筒破裂的机理分析及预防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004, 12(S1): 533-536.
摘要:
以桂林漓江饭店地下室的基坑边坡喷锚网支护工程为例,介绍了喷锚网基坑支护法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并结合该工程实际阐述了高压喷射灌浆止水技术在卵石层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桂林漓江饭店地下室的基坑边坡喷锚网支护工程为例,介绍了喷锚网基坑支护法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并结合该工程实际阐述了高压喷射灌浆止水技术在卵石层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桂林漓江饭店地下室的基坑边坡喷锚网支护工程为例,介绍了喷锚网基坑支护法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并结合该工程实际阐述了高压喷射灌浆止水技术在卵石层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桂林漓江饭店地下室的基坑边坡喷锚网支护工程为例,介绍了喷锚网基坑支护法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并结合该工程实际阐述了高压喷射灌浆止水技术在卵石层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4, 12(S1): 537-541.
摘要:
针对具有随机分布特征的裂隙和中小规模溶蚀洞穴造成的溶蚀岩体渗漏问题,本文在建立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等效渗透系数的概念,并推导出等效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根据随机结构模型所反映出的裂隙和溶蚀洞穴的有关参数计算等效渗透系数,多次模拟后得到其分布规律。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针对具有随机分布特征的裂隙和中小规模溶蚀洞穴造成的溶蚀岩体渗漏问题,本文在建立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等效渗透系数的概念,并推导出等效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根据随机结构模型所反映出的裂隙和溶蚀洞穴的有关参数计算等效渗透系数,多次模拟后得到其分布规律。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针对具有随机分布特征的裂隙和中小规模溶蚀洞穴造成的溶蚀岩体渗漏问题,本文在建立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等效渗透系数的概念,并推导出等效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根据随机结构模型所反映出的裂隙和溶蚀洞穴的有关参数计算等效渗透系数,多次模拟后得到其分布规律。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针对具有随机分布特征的裂隙和中小规模溶蚀洞穴造成的溶蚀岩体渗漏问题,本文在建立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等效渗透系数的概念,并推导出等效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根据随机结构模型所反映出的裂隙和溶蚀洞穴的有关参数计算等效渗透系数,多次模拟后得到其分布规律。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2004, 12(S1): 542-546.
摘要:
新近沉积土的众多变量特征,可以近似的用4个主成分因子来代替。虽然因子数量简化成了4个,但是其中蕴涵的特征信息量却高达94.989%,损失的信息相当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4个主成分因子之间所包涵的信息互不重叠,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 新近沉积土的众多变量特征,可以近似的用4个主成分因子来代替。虽然因子数量简化成了4个,但是其中蕴涵的特征信息量却高达94.989%,损失的信息相当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4个主成分因子之间所包涵的信息互不重叠,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
新近沉积土的众多变量特征,可以近似的用4个主成分因子来代替。虽然因子数量简化成了4个,但是其中蕴涵的特征信息量却高达94.989%,损失的信息相当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4个主成分因子之间所包涵的信息互不重叠,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 新近沉积土的众多变量特征,可以近似的用4个主成分因子来代替。虽然因子数量简化成了4个,但是其中蕴涵的特征信息量却高达94.989%,损失的信息相当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4个主成分因子之间所包涵的信息互不重叠,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
2004, 12(S1): 549-552.
摘要:
在人与自然的调谐中,应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为此,提出了"人地调谐时空论"。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在时间上是不同尺度的;在空间上是有比选余地的。因此,将时空作为调谐的着力点,把握规律,以期达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的保护。 在人与自然的调谐中,应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为此,提出了"人地调谐时空论"。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在时间上是不同尺度的;在空间上是有比选余地的。因此,将时空作为调谐的着力点,把握规律,以期达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的保护。
在人与自然的调谐中,应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为此,提出了"人地调谐时空论"。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在时间上是不同尺度的;在空间上是有比选余地的。因此,将时空作为调谐的着力点,把握规律,以期达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的保护。 在人与自然的调谐中,应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为此,提出了"人地调谐时空论"。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在时间上是不同尺度的;在空间上是有比选余地的。因此,将时空作为调谐的着力点,把握规律,以期达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的保护。
2004, 12(S1): 553-559.
摘要: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前人也曾在这一学科中提出了诸多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或只应用于某一特定条件,或各种理论之间缺少沟通。本文系统分析研究了前人提出的有关工程地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同时提出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工程系统与自然系统作最佳程度的耦合。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前人也曾在这一学科中提出了诸多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或只应用于某一特定条件,或各种理论之间缺少沟通。本文系统分析研究了前人提出的有关工程地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同时提出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工程系统与自然系统作最佳程度的耦合。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前人也曾在这一学科中提出了诸多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或只应用于某一特定条件,或各种理论之间缺少沟通。本文系统分析研究了前人提出的有关工程地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同时提出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工程系统与自然系统作最佳程度的耦合。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前人也曾在这一学科中提出了诸多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或只应用于某一特定条件,或各种理论之间缺少沟通。本文系统分析研究了前人提出的有关工程地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同时提出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工程系统与自然系统作最佳程度的耦合。
2004, 12(S1): 560-563.
摘要: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建筑工程地质学在基本建设的全过程中,即区划、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中的某些看法。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建筑工程地质学在基本建设的全过程中,即区划、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中的某些看法。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建筑工程地质学在基本建设的全过程中,即区划、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中的某些看法。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建筑工程地质学在基本建设的全过程中,即区划、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中的某些看法。
2004, 12(S1): 564-568.
摘要:
谷德振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是他"重视实践"、"地质力学"、"岩体力学"、"岩体稳定性研究"学术思想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放在首位的学术思想"[1]。这一思想归结起来就是重视工程前期的工程地质考察和勘查工作;到设计当中去;到施工当中去。本文首先阐述了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具体体现;然后,以我国解放后第一座跨越1200m江面的八墩九孔钢结构双用桥岩基勘查和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为工程范例具体、生动地体现他"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最后,指出长江三峡工程是谷先生生前最为关注并浇灌辛勤汗水的水电工程,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已在长江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即将在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地质勘查、设计和施工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谷德振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是他"重视实践"、"地质力学"、"岩体力学"、"岩体稳定性研究"学术思想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放在首位的学术思想"[1]。这一思想归结起来就是重视工程前期的工程地质考察和勘查工作;到设计当中去;到施工当中去。本文首先阐述了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具体体现;然后,以我国解放后第一座跨越1200m江面的八墩九孔钢结构双用桥岩基勘查和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为工程范例具体、生动地体现他"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最后,指出长江三峡工程是谷先生生前最为关注并浇灌辛勤汗水的水电工程,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已在长江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即将在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地质勘查、设计和施工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谷德振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是他"重视实践"、"地质力学"、"岩体力学"、"岩体稳定性研究"学术思想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放在首位的学术思想"[1]。这一思想归结起来就是重视工程前期的工程地质考察和勘查工作;到设计当中去;到施工当中去。本文首先阐述了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具体体现;然后,以我国解放后第一座跨越1200m江面的八墩九孔钢结构双用桥岩基勘查和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为工程范例具体、生动地体现他"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最后,指出长江三峡工程是谷先生生前最为关注并浇灌辛勤汗水的水电工程,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已在长江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即将在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地质勘查、设计和施工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谷德振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是他"重视实践"、"地质力学"、"岩体力学"、"岩体稳定性研究"学术思想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放在首位的学术思想"[1]。这一思想归结起来就是重视工程前期的工程地质考察和勘查工作;到设计当中去;到施工当中去。本文首先阐述了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具体体现;然后,以我国解放后第一座跨越1200m江面的八墩九孔钢结构双用桥岩基勘查和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为工程范例具体、生动地体现他"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最后,指出长江三峡工程是谷先生生前最为关注并浇灌辛勤汗水的水电工程,谷先生"重视实践"的学术思想已在长江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即将在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地质勘查、设计和施工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