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15卷 第S2期
2007, 15(S2): 1-6.
摘要:
本文从作者50a的工作经验和当今我国工程地质工作发展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工程地质学的核心价值。工程地质学源于地质学,渊于地质学知识,但又是地质学科与工程学科的结合,具有解释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的工程意义的能力,这才构成它的特色。工程地质学通过它的观察、判别、推理、评价、预测到决策来实现其核心价值。工程地质工作既要坚持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发挥工程地质学的特长,也应吸取和应用兄弟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推进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为工程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从作者50a的工作经验和当今我国工程地质工作发展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工程地质学的核心价值。工程地质学源于地质学,渊于地质学知识,但又是地质学科与工程学科的结合,具有解释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的工程意义的能力,这才构成它的特色。工程地质学通过它的观察、判别、推理、评价、预测到决策来实现其核心价值。工程地质工作既要坚持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发挥工程地质学的特长,也应吸取和应用兄弟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推进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为工程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从作者50a的工作经验和当今我国工程地质工作发展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工程地质学的核心价值。工程地质学源于地质学,渊于地质学知识,但又是地质学科与工程学科的结合,具有解释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的工程意义的能力,这才构成它的特色。工程地质学通过它的观察、判别、推理、评价、预测到决策来实现其核心价值。工程地质工作既要坚持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发挥工程地质学的特长,也应吸取和应用兄弟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推进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为工程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从作者50a的工作经验和当今我国工程地质工作发展的现状出发,讨论了工程地质学的核心价值。工程地质学源于地质学,渊于地质学知识,但又是地质学科与工程学科的结合,具有解释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的工程意义的能力,这才构成它的特色。工程地质学通过它的观察、判别、推理、评价、预测到决策来实现其核心价值。工程地质工作既要坚持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发挥工程地质学的特长,也应吸取和应用兄弟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推进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为工程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2007, 15(S2): 7-12.
摘要:
岩石风化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有关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但岩石风化速度定量的研究成果却是风毛麟角。实际上关于石质文物的长期保护和石质工程长期稳定性等研究都十分需要它的支持,原因也许在于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岩石风化实验。本文将讨论有关岩石风化速度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以推动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的开展。 岩石风化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有关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但岩石风化速度定量的研究成果却是风毛麟角。实际上关于石质文物的长期保护和石质工程长期稳定性等研究都十分需要它的支持,原因也许在于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岩石风化实验。本文将讨论有关岩石风化速度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以推动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的开展。
岩石风化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有关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但岩石风化速度定量的研究成果却是风毛麟角。实际上关于石质文物的长期保护和石质工程长期稳定性等研究都十分需要它的支持,原因也许在于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岩石风化实验。本文将讨论有关岩石风化速度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以推动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的开展。 岩石风化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有关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但岩石风化速度定量的研究成果却是风毛麟角。实际上关于石质文物的长期保护和石质工程长期稳定性等研究都十分需要它的支持,原因也许在于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岩石风化实验。本文将讨论有关岩石风化速度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以推动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的开展。
2007, 15(S2): 13-18.
摘要:
断层岩是原岩经过动力变质作用(断裂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岩石,具有带状分布、宽度有限、空间分布不稳定、呈碎裂结构或散体结构、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显著等特征。数量虽少,分布极广,且控制断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而断层泥是断层岩中工程地质性质最差者。断层岩的研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断层岩是原岩经过动力变质作用(断裂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岩石,具有带状分布、宽度有限、空间分布不稳定、呈碎裂结构或散体结构、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显著等特征。数量虽少,分布极广,且控制断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而断层泥是断层岩中工程地质性质最差者。断层岩的研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断层岩是原岩经过动力变质作用(断裂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岩石,具有带状分布、宽度有限、空间分布不稳定、呈碎裂结构或散体结构、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显著等特征。数量虽少,分布极广,且控制断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而断层泥是断层岩中工程地质性质最差者。断层岩的研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断层岩是原岩经过动力变质作用(断裂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岩石,具有带状分布、宽度有限、空间分布不稳定、呈碎裂结构或散体结构、受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显著等特征。数量虽少,分布极广,且控制断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而断层泥是断层岩中工程地质性质最差者。断层岩的研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2007, 15(S2): 19-25.
摘要:
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治理方案设计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总结了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各质异性、各向异性、非均一性和尺寸效应特征,回顾了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测量仪器研制过程和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测量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治理方案设计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总结了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各质异性、各向异性、非均一性和尺寸效应特征,回顾了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测量仪器研制过程和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测量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治理方案设计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总结了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各质异性、各向异性、非均一性和尺寸效应特征,回顾了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测量仪器研制过程和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测量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治理方案设计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总结了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各质异性、各向异性、非均一性和尺寸效应特征,回顾了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测量仪器研制过程和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测量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2007, 15(S2): 26-32.
摘要:
利用块体理论对位于花岗岩体中的大型储油洞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稳定块体的位置、大小和数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支护方案并进行了验证,解决了大型地下工程中局部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利用块体理论对位于花岗岩体中的大型储油洞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稳定块体的位置、大小和数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支护方案并进行了验证,解决了大型地下工程中局部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利用块体理论对位于花岗岩体中的大型储油洞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稳定块体的位置、大小和数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支护方案并进行了验证,解决了大型地下工程中局部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利用块体理论对位于花岗岩体中的大型储油洞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稳定块体的位置、大小和数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支护方案并进行了验证,解决了大型地下工程中局部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7, 15(S2): 33-37.
摘要:
青藏铁路的建成,为西藏的发展和世界了解西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开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影响进藏铁路走向方案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各条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藏铁路方案的选择以及青藏铁路的线路走向的确定,与工程地质工作密切相关。通过对比青藏、甘藏、川藏、滇藏4个进藏铁路方案,确定采用青藏线为宜。青藏铁路建设受高海拔影响严重,存在有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技术难题。多年冻土则是关系青藏铁路建设成败与质量高低的关键问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青藏铁路顺利通车。回顾青藏铁路的选线过程和建设历程,由衷感受到青藏铁路建设的艰难和工程地质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 青藏铁路的建成,为西藏的发展和世界了解西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开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影响进藏铁路走向方案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各条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藏铁路方案的选择以及青藏铁路的线路走向的确定,与工程地质工作密切相关。通过对比青藏、甘藏、川藏、滇藏4个进藏铁路方案,确定采用青藏线为宜。青藏铁路建设受高海拔影响严重,存在有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技术难题。多年冻土则是关系青藏铁路建设成败与质量高低的关键问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青藏铁路顺利通车。回顾青藏铁路的选线过程和建设历程,由衷感受到青藏铁路建设的艰难和工程地质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
青藏铁路的建成,为西藏的发展和世界了解西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开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影响进藏铁路走向方案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各条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藏铁路方案的选择以及青藏铁路的线路走向的确定,与工程地质工作密切相关。通过对比青藏、甘藏、川藏、滇藏4个进藏铁路方案,确定采用青藏线为宜。青藏铁路建设受高海拔影响严重,存在有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技术难题。多年冻土则是关系青藏铁路建设成败与质量高低的关键问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青藏铁路顺利通车。回顾青藏铁路的选线过程和建设历程,由衷感受到青藏铁路建设的艰难和工程地质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 青藏铁路的建成,为西藏的发展和世界了解西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开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影响进藏铁路走向方案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各条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藏铁路方案的选择以及青藏铁路的线路走向的确定,与工程地质工作密切相关。通过对比青藏、甘藏、川藏、滇藏4个进藏铁路方案,确定采用青藏线为宜。青藏铁路建设受高海拔影响严重,存在有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技术难题。多年冻土则是关系青藏铁路建设成败与质量高低的关键问题。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青藏铁路顺利通车。回顾青藏铁路的选线过程和建设历程,由衷感受到青藏铁路建设的艰难和工程地质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
2007, 15(S2): 38-44.
摘要:
本文给出了陡坎形成的条件、过程和机理。根据用相似理论推导的在自重体积力作用下弹性体的位移与其尺寸间的非线性关系,推出了平面应变条件下断层陡坎与其活化段长度间的关系式。为了用具体例子来确认这种定量关系,作者作了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尝试,并对模拟的结果作了分析。 本文给出了陡坎形成的条件、过程和机理。根据用相似理论推导的在自重体积力作用下弹性体的位移与其尺寸间的非线性关系,推出了平面应变条件下断层陡坎与其活化段长度间的关系式。为了用具体例子来确认这种定量关系,作者作了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尝试,并对模拟的结果作了分析。
本文给出了陡坎形成的条件、过程和机理。根据用相似理论推导的在自重体积力作用下弹性体的位移与其尺寸间的非线性关系,推出了平面应变条件下断层陡坎与其活化段长度间的关系式。为了用具体例子来确认这种定量关系,作者作了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尝试,并对模拟的结果作了分析。 本文给出了陡坎形成的条件、过程和机理。根据用相似理论推导的在自重体积力作用下弹性体的位移与其尺寸间的非线性关系,推出了平面应变条件下断层陡坎与其活化段长度间的关系式。为了用具体例子来确认这种定量关系,作者作了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尝试,并对模拟的结果作了分析。
2007, 15(S2): 45-53.
摘要:
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开挖于白垩系衢县组泥质粉砂岩中,具有大跨度、超浅埋、支撑小和稳定时间长等特点。根据现代岩石力学观点,该洞室群是不足以保持上千年稳定的。这一看似违背现代岩石力学观点的客观现象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即是基于上述考虑,致力于揭示该洞室群得以保持上千年稳定的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洞室群具有斜顶、斜墙、鱼尾形岩柱及柱托等特殊结构,该结构是古人偶然为之还是精心设计?其是不是使洞室群得以保持长期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其进行回答。计算结果表明,斜顶设计能较好地解决浅埋问题,鱼尾形岩柱和柱托有利于洞室稳定,斜墙设计有利于改善洞室围岩的应力状态,从而得出了洞室群的特殊结构是使洞室保持长期稳定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 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开挖于白垩系衢县组泥质粉砂岩中,具有大跨度、超浅埋、支撑小和稳定时间长等特点。根据现代岩石力学观点,该洞室群是不足以保持上千年稳定的。这一看似违背现代岩石力学观点的客观现象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即是基于上述考虑,致力于揭示该洞室群得以保持上千年稳定的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洞室群具有斜顶、斜墙、鱼尾形岩柱及柱托等特殊结构,该结构是古人偶然为之还是精心设计?其是不是使洞室群得以保持长期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其进行回答。计算结果表明,斜顶设计能较好地解决浅埋问题,鱼尾形岩柱和柱托有利于洞室稳定,斜墙设计有利于改善洞室围岩的应力状态,从而得出了洞室群的特殊结构是使洞室保持长期稳定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
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开挖于白垩系衢县组泥质粉砂岩中,具有大跨度、超浅埋、支撑小和稳定时间长等特点。根据现代岩石力学观点,该洞室群是不足以保持上千年稳定的。这一看似违背现代岩石力学观点的客观现象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即是基于上述考虑,致力于揭示该洞室群得以保持上千年稳定的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洞室群具有斜顶、斜墙、鱼尾形岩柱及柱托等特殊结构,该结构是古人偶然为之还是精心设计?其是不是使洞室群得以保持长期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其进行回答。计算结果表明,斜顶设计能较好地解决浅埋问题,鱼尾形岩柱和柱托有利于洞室稳定,斜墙设计有利于改善洞室围岩的应力状态,从而得出了洞室群的特殊结构是使洞室保持长期稳定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 龙游大型古地下洞室群开挖于白垩系衢县组泥质粉砂岩中,具有大跨度、超浅埋、支撑小和稳定时间长等特点。根据现代岩石力学观点,该洞室群是不足以保持上千年稳定的。这一看似违背现代岩石力学观点的客观现象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即是基于上述考虑,致力于揭示该洞室群得以保持上千年稳定的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洞室群具有斜顶、斜墙、鱼尾形岩柱及柱托等特殊结构,该结构是古人偶然为之还是精心设计?其是不是使洞室群得以保持长期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其进行回答。计算结果表明,斜顶设计能较好地解决浅埋问题,鱼尾形岩柱和柱托有利于洞室稳定,斜墙设计有利于改善洞室围岩的应力状态,从而得出了洞室群的特殊结构是使洞室保持长期稳定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
2007, 15(S2): 54-59.
摘要:
目前边坡工程中锚固参数的确定多以经验和规范为主,各参数之间的匹配不尽合理。正交设计作为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的试验方法,只要少次数的试验就可判断出较优的试验条件,若再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试验结果,做出试验因素对评价指标的正确判断。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京珠高速公路大悟段某边坡锚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以边坡水平变形量为评价指标,主要锚固参数对错固效果的影响显著性依次为:锚杆长度>锚杆间距>混凝土喷层厚度,得出的最优参数方案为锚杆长度3.0m、锚杆间距2.0m、混凝土喷层厚度100mm。 目前边坡工程中锚固参数的确定多以经验和规范为主,各参数之间的匹配不尽合理。正交设计作为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的试验方法,只要少次数的试验就可判断出较优的试验条件,若再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试验结果,做出试验因素对评价指标的正确判断。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京珠高速公路大悟段某边坡锚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以边坡水平变形量为评价指标,主要锚固参数对错固效果的影响显著性依次为:锚杆长度>锚杆间距>混凝土喷层厚度,得出的最优参数方案为锚杆长度3.0m、锚杆间距2.0m、混凝土喷层厚度100mm。
目前边坡工程中锚固参数的确定多以经验和规范为主,各参数之间的匹配不尽合理。正交设计作为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的试验方法,只要少次数的试验就可判断出较优的试验条件,若再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试验结果,做出试验因素对评价指标的正确判断。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京珠高速公路大悟段某边坡锚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以边坡水平变形量为评价指标,主要锚固参数对错固效果的影响显著性依次为:锚杆长度>锚杆间距>混凝土喷层厚度,得出的最优参数方案为锚杆长度3.0m、锚杆间距2.0m、混凝土喷层厚度100mm。 目前边坡工程中锚固参数的确定多以经验和规范为主,各参数之间的匹配不尽合理。正交设计作为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的试验方法,只要少次数的试验就可判断出较优的试验条件,若再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试验结果,做出试验因素对评价指标的正确判断。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京珠高速公路大悟段某边坡锚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以边坡水平变形量为评价指标,主要锚固参数对错固效果的影响显著性依次为:锚杆长度>锚杆间距>混凝土喷层厚度,得出的最优参数方案为锚杆长度3.0m、锚杆间距2.0m、混凝土喷层厚度100mm。
2007, 15(S2): 60-67.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地应力地区水电高边坡工程中人们十分关注的两个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问题: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大范围岩体卸荷松动和小湾导致坝基(肩)岩体开挖快速卸荷问题。作者认为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大范围松动变形仍然是自重和构造复合应力场卸荷作用的结果,边坡的规模大、坡度陡,以及高水平构造应力是导致大范围卸荷松动变形的重要因素;小湾电站坝基(肩)岩体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坚硬完整岩体板裂、拱裂和葱剥皮等一系列新破裂现象是在高地应力作用下,由于开挖导致垂直坡面应力卸荷,增大边坡表面岩体主应力差和剪应力而引起的快速破裂行为,并通过破裂完成了顺坡面的最大主应力的卸荷,卸荷破裂主要集中在开挖面附近5~6m深度范围内。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地应力地区水电高边坡工程中人们十分关注的两个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问题: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大范围岩体卸荷松动和小湾导致坝基(肩)岩体开挖快速卸荷问题。作者认为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大范围松动变形仍然是自重和构造复合应力场卸荷作用的结果,边坡的规模大、坡度陡,以及高水平构造应力是导致大范围卸荷松动变形的重要因素;小湾电站坝基(肩)岩体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坚硬完整岩体板裂、拱裂和葱剥皮等一系列新破裂现象是在高地应力作用下,由于开挖导致垂直坡面应力卸荷,增大边坡表面岩体主应力差和剪应力而引起的快速破裂行为,并通过破裂完成了顺坡面的最大主应力的卸荷,卸荷破裂主要集中在开挖面附近5~6m深度范围内。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地应力地区水电高边坡工程中人们十分关注的两个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问题: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大范围岩体卸荷松动和小湾导致坝基(肩)岩体开挖快速卸荷问题。作者认为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大范围松动变形仍然是自重和构造复合应力场卸荷作用的结果,边坡的规模大、坡度陡,以及高水平构造应力是导致大范围卸荷松动变形的重要因素;小湾电站坝基(肩)岩体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坚硬完整岩体板裂、拱裂和葱剥皮等一系列新破裂现象是在高地应力作用下,由于开挖导致垂直坡面应力卸荷,增大边坡表面岩体主应力差和剪应力而引起的快速破裂行为,并通过破裂完成了顺坡面的最大主应力的卸荷,卸荷破裂主要集中在开挖面附近5~6m深度范围内。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地应力地区水电高边坡工程中人们十分关注的两个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问题: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大范围岩体卸荷松动和小湾导致坝基(肩)岩体开挖快速卸荷问题。作者认为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大范围松动变形仍然是自重和构造复合应力场卸荷作用的结果,边坡的规模大、坡度陡,以及高水平构造应力是导致大范围卸荷松动变形的重要因素;小湾电站坝基(肩)岩体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坚硬完整岩体板裂、拱裂和葱剥皮等一系列新破裂现象是在高地应力作用下,由于开挖导致垂直坡面应力卸荷,增大边坡表面岩体主应力差和剪应力而引起的快速破裂行为,并通过破裂完成了顺坡面的最大主应力的卸荷,卸荷破裂主要集中在开挖面附近5~6m深度范围内。
2007, 15(S2): 68-71.
摘要:
对晋阳西山大佛所在陡崖岩体进行弹性波检测,获得评价该岩体完整性所必须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这些参数也是大佛陡崖岩体加固设计所必需的。分析Kv法的评判结果,发现岩体的完整性指数Kv值在某些岩层中的某些段中竟出现大于1的情况,为此文中讨论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为进一步修正岩体完整性指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参考建议。 对晋阳西山大佛所在陡崖岩体进行弹性波检测,获得评价该岩体完整性所必须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这些参数也是大佛陡崖岩体加固设计所必需的。分析Kv法的评判结果,发现岩体的完整性指数Kv值在某些岩层中的某些段中竟出现大于1的情况,为此文中讨论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为进一步修正岩体完整性指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参考建议。
对晋阳西山大佛所在陡崖岩体进行弹性波检测,获得评价该岩体完整性所必须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这些参数也是大佛陡崖岩体加固设计所必需的。分析Kv法的评判结果,发现岩体的完整性指数Kv值在某些岩层中的某些段中竟出现大于1的情况,为此文中讨论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为进一步修正岩体完整性指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参考建议。 对晋阳西山大佛所在陡崖岩体进行弹性波检测,获得评价该岩体完整性所必须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这些参数也是大佛陡崖岩体加固设计所必需的。分析Kv法的评判结果,发现岩体的完整性指数Kv值在某些岩层中的某些段中竟出现大于1的情况,为此文中讨论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为进一步修正岩体完整性指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参考建议。
2007, 15(S2): 72-83.
摘要:
本文对发育于青海东部的八大山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其稳定性、对电力线路安全性影响等做了详细阐述和定性分析,认为该滑坡不是整体性滑坡,而是一滑坡群,其稳定性主要受滑面形态制约。 本文对发育于青海东部的八大山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其稳定性、对电力线路安全性影响等做了详细阐述和定性分析,认为该滑坡不是整体性滑坡,而是一滑坡群,其稳定性主要受滑面形态制约。
本文对发育于青海东部的八大山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其稳定性、对电力线路安全性影响等做了详细阐述和定性分析,认为该滑坡不是整体性滑坡,而是一滑坡群,其稳定性主要受滑面形态制约。 本文对发育于青海东部的八大山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其稳定性、对电力线路安全性影响等做了详细阐述和定性分析,认为该滑坡不是整体性滑坡,而是一滑坡群,其稳定性主要受滑面形态制约。
2007, 15(S2): 84-97.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在金川二矿区地表的GPS监测系统,对由于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岩移进行了GPS实时监测,并根据2001~2006年12期监测数据分析了二矿区地表岩体移动变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急倾斜金属矿体开采条件下岩体移动的概化传递模式及其地表岩移显现特征,并结合数值模拟和GPS监测结果,分析了采动影响下金川矿山岩体移动发生的机理,同时,探讨了地表岩体移动速率变化特征。 本文通过建立在金川二矿区地表的GPS监测系统,对由于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岩移进行了GPS实时监测,并根据2001~2006年12期监测数据分析了二矿区地表岩体移动变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急倾斜金属矿体开采条件下岩体移动的概化传递模式及其地表岩移显现特征,并结合数值模拟和GPS监测结果,分析了采动影响下金川矿山岩体移动发生的机理,同时,探讨了地表岩体移动速率变化特征。
本文通过建立在金川二矿区地表的GPS监测系统,对由于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岩移进行了GPS实时监测,并根据2001~2006年12期监测数据分析了二矿区地表岩体移动变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急倾斜金属矿体开采条件下岩体移动的概化传递模式及其地表岩移显现特征,并结合数值模拟和GPS监测结果,分析了采动影响下金川矿山岩体移动发生的机理,同时,探讨了地表岩体移动速率变化特征。 本文通过建立在金川二矿区地表的GPS监测系统,对由于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岩移进行了GPS实时监测,并根据2001~2006年12期监测数据分析了二矿区地表岩体移动变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急倾斜金属矿体开采条件下岩体移动的概化传递模式及其地表岩移显现特征,并结合数值模拟和GPS监测结果,分析了采动影响下金川矿山岩体移动发生的机理,同时,探讨了地表岩体移动速率变化特征。
2007, 15(S2): 98-108.
摘要:
胶州湾及其邻区在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趋重要。本文在了解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研究区构造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以及岩土介质稳定性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权重排序;进而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别对陆域和海域进行了定量评价及分区,以期为今后胶州湾地区的规划选址提供参考。 胶州湾及其邻区在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趋重要。本文在了解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研究区构造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以及岩土介质稳定性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权重排序;进而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别对陆域和海域进行了定量评价及分区,以期为今后胶州湾地区的规划选址提供参考。
胶州湾及其邻区在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趋重要。本文在了解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研究区构造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以及岩土介质稳定性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权重排序;进而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别对陆域和海域进行了定量评价及分区,以期为今后胶州湾地区的规划选址提供参考。 胶州湾及其邻区在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趋重要。本文在了解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研究区构造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以及岩土介质稳定性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权重排序;进而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别对陆域和海域进行了定量评价及分区,以期为今后胶州湾地区的规划选址提供参考。
2007, 15(S2): 109-116.
摘要:
本文分析了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的特点和常规监测技术方法的不足,定义了分布式监测的内涵,介绍了光纤传感(FOS)监测技术的类型,重点阐述了分布式FOS技术的特点、种类和国内外的进展,最后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发的关键技术课题。 本文分析了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的特点和常规监测技术方法的不足,定义了分布式监测的内涵,介绍了光纤传感(FOS)监测技术的类型,重点阐述了分布式FOS技术的特点、种类和国内外的进展,最后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发的关键技术课题。
本文分析了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的特点和常规监测技术方法的不足,定义了分布式监测的内涵,介绍了光纤传感(FOS)监测技术的类型,重点阐述了分布式FOS技术的特点、种类和国内外的进展,最后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发的关键技术课题。 本文分析了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的特点和常规监测技术方法的不足,定义了分布式监测的内涵,介绍了光纤传感(FOS)监测技术的类型,重点阐述了分布式FOS技术的特点、种类和国内外的进展,最后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发的关键技术课题。
2007, 15(S2): 117-121.
摘要:
我国广泛分布着软土,由于地基处理过程中经常采用水泥进行加固,水泥加固软土效果差异较大,甚至在一些高有机质含量的软土地区,工程中出现了加固失败的现象,因此,为有效地研究水泥加固软土的效果,文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从土体微观结构特征出发,对江门某公路段中高有机质水泥加固土体粒度成分、结构单元体成分、孔隙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从SEM图像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路段的水泥加固土体,其微观颗粒结构单元体和孔隙的定向性均较差,粒内微小孔隙发育,样品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我国广泛分布着软土,由于地基处理过程中经常采用水泥进行加固,水泥加固软土效果差异较大,甚至在一些高有机质含量的软土地区,工程中出现了加固失败的现象,因此,为有效地研究水泥加固软土的效果,文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从土体微观结构特征出发,对江门某公路段中高有机质水泥加固土体粒度成分、结构单元体成分、孔隙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从SEM图像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路段的水泥加固土体,其微观颗粒结构单元体和孔隙的定向性均较差,粒内微小孔隙发育,样品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我国广泛分布着软土,由于地基处理过程中经常采用水泥进行加固,水泥加固软土效果差异较大,甚至在一些高有机质含量的软土地区,工程中出现了加固失败的现象,因此,为有效地研究水泥加固软土的效果,文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从土体微观结构特征出发,对江门某公路段中高有机质水泥加固土体粒度成分、结构单元体成分、孔隙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从SEM图像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路段的水泥加固土体,其微观颗粒结构单元体和孔隙的定向性均较差,粒内微小孔隙发育,样品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我国广泛分布着软土,由于地基处理过程中经常采用水泥进行加固,水泥加固软土效果差异较大,甚至在一些高有机质含量的软土地区,工程中出现了加固失败的现象,因此,为有效地研究水泥加固软土的效果,文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从土体微观结构特征出发,对江门某公路段中高有机质水泥加固土体粒度成分、结构单元体成分、孔隙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从SEM图像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路段的水泥加固土体,其微观颗粒结构单元体和孔隙的定向性均较差,粒内微小孔隙发育,样品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2007, 15(S2): 122-127.
摘要:
地面沉降是世界沿海城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诱发地面沉降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以地下水为主等地下流体的过度开发,因此如何控制地面沉降,协调地下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减轻灾害程度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关系着国家的战略需求。本文针对目前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笔者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这对地面沉降的今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面沉降是世界沿海城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诱发地面沉降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以地下水为主等地下流体的过度开发,因此如何控制地面沉降,协调地下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减轻灾害程度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关系着国家的战略需求。本文针对目前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笔者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这对地面沉降的今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面沉降是世界沿海城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诱发地面沉降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以地下水为主等地下流体的过度开发,因此如何控制地面沉降,协调地下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减轻灾害程度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关系着国家的战略需求。本文针对目前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笔者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这对地面沉降的今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面沉降是世界沿海城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诱发地面沉降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以地下水为主等地下流体的过度开发,因此如何控制地面沉降,协调地下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减轻灾害程度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关系着国家的战略需求。本文针对目前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笔者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这对地面沉降的今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7, 15(S2): 128-133.
摘要:
利用千分尺测量了蒙自膨胀土在不同含水量、不同干密度条件下的自由收缩率,发现膨胀土的收缩规律不同于膨胀规律。膨胀土收缩特性与其干密度无直接关系;试样含水量越大,其各向异性越强,收缩性越大。试验得出了蒙自膨胀土不同干密度条件下含水量与线缩率的定量关系,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利用千分尺测量了蒙自膨胀土在不同含水量、不同干密度条件下的自由收缩率,发现膨胀土的收缩规律不同于膨胀规律。膨胀土收缩特性与其干密度无直接关系;试样含水量越大,其各向异性越强,收缩性越大。试验得出了蒙自膨胀土不同干密度条件下含水量与线缩率的定量关系,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利用千分尺测量了蒙自膨胀土在不同含水量、不同干密度条件下的自由收缩率,发现膨胀土的收缩规律不同于膨胀规律。膨胀土收缩特性与其干密度无直接关系;试样含水量越大,其各向异性越强,收缩性越大。试验得出了蒙自膨胀土不同干密度条件下含水量与线缩率的定量关系,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利用千分尺测量了蒙自膨胀土在不同含水量、不同干密度条件下的自由收缩率,发现膨胀土的收缩规律不同于膨胀规律。膨胀土收缩特性与其干密度无直接关系;试样含水量越大,其各向异性越强,收缩性越大。试验得出了蒙自膨胀土不同干密度条件下含水量与线缩率的定量关系,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 15(S2): 134-137.
摘要:
根据场地土层条件,研究了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优缺点,对强夯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场地土层条件,研究了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优缺点,对强夯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场地土层条件,研究了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优缺点,对强夯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场地土层条件,研究了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优缺点,对强夯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 15(S2): 138-141.
摘要:
耦合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术语,在岩土工程界广泛应用。本文初步分析岩土工程耦合的概念及应用范围,并分别对研究方法的耦合、计算方法的耦合及本构关系的耦合等进行了概括与分析,指出了几种误用耦合的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耦合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术语,在岩土工程界广泛应用。本文初步分析岩土工程耦合的概念及应用范围,并分别对研究方法的耦合、计算方法的耦合及本构关系的耦合等进行了概括与分析,指出了几种误用耦合的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耦合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术语,在岩土工程界广泛应用。本文初步分析岩土工程耦合的概念及应用范围,并分别对研究方法的耦合、计算方法的耦合及本构关系的耦合等进行了概括与分析,指出了几种误用耦合的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耦合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术语,在岩土工程界广泛应用。本文初步分析岩土工程耦合的概念及应用范围,并分别对研究方法的耦合、计算方法的耦合及本构关系的耦合等进行了概括与分析,指出了几种误用耦合的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7, 15(S2): 142-145.
摘要:
在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分布广泛,在工程建设中以软土为地基和作为路堤填料情况越来越多,由于软土最突出的特征是孔隙比大、高压缩性、高含水率、强度低,而且不同成因的软土,其工程地质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工程中若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诸多岩土工程问题甚至造成工程事故。因此,正确认识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长江下游地区的软土工程地质性质作以分析,并从软土矿物成分探讨其成因类型,为软土正确处理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在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分布广泛,在工程建设中以软土为地基和作为路堤填料情况越来越多,由于软土最突出的特征是孔隙比大、高压缩性、高含水率、强度低,而且不同成因的软土,其工程地质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工程中若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诸多岩土工程问题甚至造成工程事故。因此,正确认识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长江下游地区的软土工程地质性质作以分析,并从软土矿物成分探讨其成因类型,为软土正确处理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在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分布广泛,在工程建设中以软土为地基和作为路堤填料情况越来越多,由于软土最突出的特征是孔隙比大、高压缩性、高含水率、强度低,而且不同成因的软土,其工程地质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工程中若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诸多岩土工程问题甚至造成工程事故。因此,正确认识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长江下游地区的软土工程地质性质作以分析,并从软土矿物成分探讨其成因类型,为软土正确处理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在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分布广泛,在工程建设中以软土为地基和作为路堤填料情况越来越多,由于软土最突出的特征是孔隙比大、高压缩性、高含水率、强度低,而且不同成因的软土,其工程地质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工程中若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诸多岩土工程问题甚至造成工程事故。因此,正确认识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长江下游地区的软土工程地质性质作以分析,并从软土矿物成分探讨其成因类型,为软土正确处理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2007, 15(S2): 146-150.
摘要:
在湖北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设计中,提出三种路堤填料改造方案,并利用Geo-slope软件对路堤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加筋对土性参数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土工材料能将上覆荷载有效地分布到更宽的底层路堤,对于防止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有明显作用。该设计方案对膨胀土路堤是合理、有效的,适宜在膨胀土工程中推广应用。 在湖北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设计中,提出三种路堤填料改造方案,并利用Geo-slope软件对路堤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加筋对土性参数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土工材料能将上覆荷载有效地分布到更宽的底层路堤,对于防止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有明显作用。该设计方案对膨胀土路堤是合理、有效的,适宜在膨胀土工程中推广应用。
在湖北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设计中,提出三种路堤填料改造方案,并利用Geo-slope软件对路堤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加筋对土性参数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土工材料能将上覆荷载有效地分布到更宽的底层路堤,对于防止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有明显作用。该设计方案对膨胀土路堤是合理、有效的,适宜在膨胀土工程中推广应用。 在湖北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设计中,提出三种路堤填料改造方案,并利用Geo-slope软件对路堤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加筋对土性参数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土工材料能将上覆荷载有效地分布到更宽的底层路堤,对于防止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有明显作用。该设计方案对膨胀土路堤是合理、有效的,适宜在膨胀土工程中推广应用。
2007, 15(S2): 151-154.
摘要:
在湖北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防护中,成功应用了柔性防护形式,并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文章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防护形式进行了参数优化,并概化了规范的施工工艺,适宜于在膨胀土边坡工程中推广应用。 在湖北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防护中,成功应用了柔性防护形式,并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文章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防护形式进行了参数优化,并概化了规范的施工工艺,适宜于在膨胀土边坡工程中推广应用。
在湖北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防护中,成功应用了柔性防护形式,并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文章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防护形式进行了参数优化,并概化了规范的施工工艺,适宜于在膨胀土边坡工程中推广应用。 在湖北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防护中,成功应用了柔性防护形式,并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文章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防护形式进行了参数优化,并概化了规范的施工工艺,适宜于在膨胀土边坡工程中推广应用。
2007, 15(S2): 155-161.
摘要:
文物保护工程地质学是应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解决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文物的稀缺性、不可再生、不可移动、要求长期保存等一系列约束条件和其服务的核心目标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及与赋存环境的整体性构成了文物保护工程地质学的特色。本文初步探讨了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地质研究的特点、任务和内容,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地质工作阶段划分与勘测技术选择原则的初步意见,讨论了文物古迹工程地质环境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区划问题。 文物保护工程地质学是应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解决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文物的稀缺性、不可再生、不可移动、要求长期保存等一系列约束条件和其服务的核心目标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及与赋存环境的整体性构成了文物保护工程地质学的特色。本文初步探讨了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地质研究的特点、任务和内容,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地质工作阶段划分与勘测技术选择原则的初步意见,讨论了文物古迹工程地质环境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区划问题。
文物保护工程地质学是应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解决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文物的稀缺性、不可再生、不可移动、要求长期保存等一系列约束条件和其服务的核心目标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及与赋存环境的整体性构成了文物保护工程地质学的特色。本文初步探讨了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地质研究的特点、任务和内容,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地质工作阶段划分与勘测技术选择原则的初步意见,讨论了文物古迹工程地质环境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区划问题。 文物保护工程地质学是应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解决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文物的稀缺性、不可再生、不可移动、要求长期保存等一系列约束条件和其服务的核心目标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及与赋存环境的整体性构成了文物保护工程地质学的特色。本文初步探讨了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地质研究的特点、任务和内容,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地质工作阶段划分与勘测技术选择原则的初步意见,讨论了文物古迹工程地质环境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区划问题。
2007, 15(S2): 162-166.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昆明市城市地质环境脆弱性问题开始显现,有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极大的关注,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昆明市主要存在地质灾害问题,不良地质现象的问题,地下水质量及环境质量问题、垃圾填埋场的问题,土地资源、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在昆明市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必需认真考虑这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昆明市城市地质环境脆弱性问题开始显现,有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极大的关注,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昆明市主要存在地质灾害问题,不良地质现象的问题,地下水质量及环境质量问题、垃圾填埋场的问题,土地资源、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在昆明市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必需认真考虑这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昆明市城市地质环境脆弱性问题开始显现,有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极大的关注,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昆明市主要存在地质灾害问题,不良地质现象的问题,地下水质量及环境质量问题、垃圾填埋场的问题,土地资源、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在昆明市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必需认真考虑这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昆明市城市地质环境脆弱性问题开始显现,有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极大的关注,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昆明市主要存在地质灾害问题,不良地质现象的问题,地下水质量及环境质量问题、垃圾填埋场的问题,土地资源、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在昆明市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必需认真考虑这些问题。
2007, 15(S2): 167-173.
摘要:
通过对青岛市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系统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将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确定了影响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15个指标因子的权重,使结果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运用处理模糊事物的有力工具模糊数学对主体功能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青岛市主体功能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为青岛市的工程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工程地质工作服务于地区建设、服务于地区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 通过对青岛市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系统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将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确定了影响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15个指标因子的权重,使结果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运用处理模糊事物的有力工具模糊数学对主体功能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青岛市主体功能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为青岛市的工程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工程地质工作服务于地区建设、服务于地区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
通过对青岛市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系统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将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确定了影响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15个指标因子的权重,使结果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运用处理模糊事物的有力工具模糊数学对主体功能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青岛市主体功能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为青岛市的工程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工程地质工作服务于地区建设、服务于地区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 通过对青岛市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系统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将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确定了影响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15个指标因子的权重,使结果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事物本身的特点。运用处理模糊事物的有力工具模糊数学对主体功能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青岛市主体功能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为青岛市的工程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工程地质工作服务于地区建设、服务于地区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
2007, 15(S2): 174-178.
摘要:
根据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及研究资料,结合我国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的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从地下水循环角度分析了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局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模式。 根据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及研究资料,结合我国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的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从地下水循环角度分析了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局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模式。
根据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及研究资料,结合我国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的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从地下水循环角度分析了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局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模式。 根据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及研究资料,结合我国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的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从地下水循环角度分析了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局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模式。
2007, 15(S2): 179-183.
摘要:
水库渗漏是河南省济源市蟒河口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定性分析了可能产生岩溶渗漏的途径,并根据流域-库区-坝区3种尺度嵌套模型思想,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断层带状剖分方法,建立了坝区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值模型。根据模型,分别对未采取防渗措施和采取不同防渗措施条件下,水库建成运行后渗流场的变化、坝区的渗漏量以及防渗效果进行了预测,为防渗帷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库渗漏是河南省济源市蟒河口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定性分析了可能产生岩溶渗漏的途径,并根据流域-库区-坝区3种尺度嵌套模型思想,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断层带状剖分方法,建立了坝区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值模型。根据模型,分别对未采取防渗措施和采取不同防渗措施条件下,水库建成运行后渗流场的变化、坝区的渗漏量以及防渗效果进行了预测,为防渗帷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库渗漏是河南省济源市蟒河口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定性分析了可能产生岩溶渗漏的途径,并根据流域-库区-坝区3种尺度嵌套模型思想,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断层带状剖分方法,建立了坝区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值模型。根据模型,分别对未采取防渗措施和采取不同防渗措施条件下,水库建成运行后渗流场的变化、坝区的渗漏量以及防渗效果进行了预测,为防渗帷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库渗漏是河南省济源市蟒河口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定性分析了可能产生岩溶渗漏的途径,并根据流域-库区-坝区3种尺度嵌套模型思想,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断层带状剖分方法,建立了坝区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值模型。根据模型,分别对未采取防渗措施和采取不同防渗措施条件下,水库建成运行后渗流场的变化、坝区的渗漏量以及防渗效果进行了预测,为防渗帷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 15(S2): 184-187.
摘要:
岩土介质的应变软化问题是岩土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当前,岩土工程界关于应变软化介质多用负指数分布或Weibull分布描述其本构关系,但对这种描述下本构方程参数求解的研究并不多见。文中对Weibull分布下的应变软化介质的本构方程建立一个参数求解模式,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本构曲线的适应性。 岩土介质的应变软化问题是岩土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当前,岩土工程界关于应变软化介质多用负指数分布或Weibull分布描述其本构关系,但对这种描述下本构方程参数求解的研究并不多见。文中对Weibull分布下的应变软化介质的本构方程建立一个参数求解模式,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本构曲线的适应性。
岩土介质的应变软化问题是岩土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当前,岩土工程界关于应变软化介质多用负指数分布或Weibull分布描述其本构关系,但对这种描述下本构方程参数求解的研究并不多见。文中对Weibull分布下的应变软化介质的本构方程建立一个参数求解模式,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本构曲线的适应性。 岩土介质的应变软化问题是岩土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当前,岩土工程界关于应变软化介质多用负指数分布或Weibull分布描述其本构关系,但对这种描述下本构方程参数求解的研究并不多见。文中对Weibull分布下的应变软化介质的本构方程建立一个参数求解模式,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本构曲线的适应性。
2007, 15(S2): 188-192.
摘要:
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的研究多针对均质简单边坡,而当涉及到非均质边坡时,就存在选择局部区域还是选择所有区域进行强度折减的问题。本文基于FLAC3D的FISH语言自编整体强度折减法和局部强度折减法,在此基础上,对非均质边坡分别按照整体强度折减与局部强度折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所得安全系数并不总是一致,整体强度折减法给出的安全系数更为合理,因此建议采用整体强度折减法分析非均质边坡的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的研究多针对均质简单边坡,而当涉及到非均质边坡时,就存在选择局部区域还是选择所有区域进行强度折减的问题。本文基于FLAC3D的FISH语言自编整体强度折减法和局部强度折减法,在此基础上,对非均质边坡分别按照整体强度折减与局部强度折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所得安全系数并不总是一致,整体强度折减法给出的安全系数更为合理,因此建议采用整体强度折减法分析非均质边坡的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的研究多针对均质简单边坡,而当涉及到非均质边坡时,就存在选择局部区域还是选择所有区域进行强度折减的问题。本文基于FLAC3D的FISH语言自编整体强度折减法和局部强度折减法,在此基础上,对非均质边坡分别按照整体强度折减与局部强度折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所得安全系数并不总是一致,整体强度折减法给出的安全系数更为合理,因此建议采用整体强度折减法分析非均质边坡的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的研究多针对均质简单边坡,而当涉及到非均质边坡时,就存在选择局部区域还是选择所有区域进行强度折减的问题。本文基于FLAC3D的FISH语言自编整体强度折减法和局部强度折减法,在此基础上,对非均质边坡分别按照整体强度折减与局部强度折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所得安全系数并不总是一致,整体强度折减法给出的安全系数更为合理,因此建议采用整体强度折减法分析非均质边坡的稳定性。
2007, 15(S2): 193-196.
摘要:
基于能量法的上限定理,在定义滑体为变形体的条件下,采用能量法和强度折减法的有机结合,推导得出了土质边坡的能量法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能量法与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区别在于:(1)前者使用的是能量平衡,而后者使用的是静力平衡;(2)前者将滑体视为变形体,而后者将滑体视为刚体。通过典型算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采用能量法进行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要比传统的瑞典圆弧法略小。 基于能量法的上限定理,在定义滑体为变形体的条件下,采用能量法和强度折减法的有机结合,推导得出了土质边坡的能量法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能量法与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区别在于:(1)前者使用的是能量平衡,而后者使用的是静力平衡;(2)前者将滑体视为变形体,而后者将滑体视为刚体。通过典型算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采用能量法进行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要比传统的瑞典圆弧法略小。
基于能量法的上限定理,在定义滑体为变形体的条件下,采用能量法和强度折减法的有机结合,推导得出了土质边坡的能量法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能量法与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区别在于:(1)前者使用的是能量平衡,而后者使用的是静力平衡;(2)前者将滑体视为变形体,而后者将滑体视为刚体。通过典型算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采用能量法进行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要比传统的瑞典圆弧法略小。 基于能量法的上限定理,在定义滑体为变形体的条件下,采用能量法和强度折减法的有机结合,推导得出了土质边坡的能量法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能量法与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区别在于:(1)前者使用的是能量平衡,而后者使用的是静力平衡;(2)前者将滑体视为变形体,而后者将滑体视为刚体。通过典型算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采用能量法进行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要比传统的瑞典圆弧法略小。
2007, 15(S2): 197-202.
摘要:
在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法中,源与勘探区间的距离一般大于3~5倍的趋肤深度,研究这段距离内赋存的异常体对勘探区造成的影响对野外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用二维线源作为场源,源和勘探区间存在不同尺寸、不同埋深、不同阻值的异常体在与源距离不同时对勘探区的影响。当勘探区外的异常体为低阻时,异常体越大,对勘探区的影响也越大。埋深越浅,影响范围也越大。埋深越深,对勘探区浅部介质视电阻率影响越小,对深部介质视电阻率的影响较大。电阻率越低,影响也越大。离勘探区越近,影响也越大。但当勘探区外的异常体为高阻时,虽然有相似的规律,但影响很小。 在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法中,源与勘探区间的距离一般大于3~5倍的趋肤深度,研究这段距离内赋存的异常体对勘探区造成的影响对野外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用二维线源作为场源,源和勘探区间存在不同尺寸、不同埋深、不同阻值的异常体在与源距离不同时对勘探区的影响。当勘探区外的异常体为低阻时,异常体越大,对勘探区的影响也越大。埋深越浅,影响范围也越大。埋深越深,对勘探区浅部介质视电阻率影响越小,对深部介质视电阻率的影响较大。电阻率越低,影响也越大。离勘探区越近,影响也越大。但当勘探区外的异常体为高阻时,虽然有相似的规律,但影响很小。
在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法中,源与勘探区间的距离一般大于3~5倍的趋肤深度,研究这段距离内赋存的异常体对勘探区造成的影响对野外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用二维线源作为场源,源和勘探区间存在不同尺寸、不同埋深、不同阻值的异常体在与源距离不同时对勘探区的影响。当勘探区外的异常体为低阻时,异常体越大,对勘探区的影响也越大。埋深越浅,影响范围也越大。埋深越深,对勘探区浅部介质视电阻率影响越小,对深部介质视电阻率的影响较大。电阻率越低,影响也越大。离勘探区越近,影响也越大。但当勘探区外的异常体为高阻时,虽然有相似的规律,但影响很小。 在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法中,源与勘探区间的距离一般大于3~5倍的趋肤深度,研究这段距离内赋存的异常体对勘探区造成的影响对野外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用二维线源作为场源,源和勘探区间存在不同尺寸、不同埋深、不同阻值的异常体在与源距离不同时对勘探区的影响。当勘探区外的异常体为低阻时,异常体越大,对勘探区的影响也越大。埋深越浅,影响范围也越大。埋深越深,对勘探区浅部介质视电阻率影响越小,对深部介质视电阻率的影响较大。电阻率越低,影响也越大。离勘探区越近,影响也越大。但当勘探区外的异常体为高阻时,虽然有相似的规律,但影响很小。
2007, 15(S2): 203-207.
摘要:
北京城区及近郊强干扰区的地热勘探具有挑战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地热赋存的地质环境与条件,阐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北京强干扰区深层地热探测中的方法技术,尤其是输出功率、工作频率范围、发射偶极长度、测点间距等参数的选择技巧,总结了应用效果,给出了应用实例。 北京城区及近郊强干扰区的地热勘探具有挑战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地热赋存的地质环境与条件,阐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北京强干扰区深层地热探测中的方法技术,尤其是输出功率、工作频率范围、发射偶极长度、测点间距等参数的选择技巧,总结了应用效果,给出了应用实例。
北京城区及近郊强干扰区的地热勘探具有挑战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地热赋存的地质环境与条件,阐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北京强干扰区深层地热探测中的方法技术,尤其是输出功率、工作频率范围、发射偶极长度、测点间距等参数的选择技巧,总结了应用效果,给出了应用实例。 北京城区及近郊强干扰区的地热勘探具有挑战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地热赋存的地质环境与条件,阐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北京强干扰区深层地热探测中的方法技术,尤其是输出功率、工作频率范围、发射偶极长度、测点间距等参数的选择技巧,总结了应用效果,给出了应用实例。
2007, 15(S2): 208-212.
摘要:
规划中的某水电站位于碳酸盐岩地区,库区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岩溶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渗漏是制约电站能否兴建的关键问题。为了探测其地下水和隐伏岩溶的空间分布情况,应用EH4大地电磁测深系统进行了勘察工作,圈定了10个岩溶和3条断裂,获得了库区的地下水和岩溶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查明了电站水库溶渗漏问题,为电站兴建提供了依据。 规划中的某水电站位于碳酸盐岩地区,库区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岩溶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渗漏是制约电站能否兴建的关键问题。为了探测其地下水和隐伏岩溶的空间分布情况,应用EH4大地电磁测深系统进行了勘察工作,圈定了10个岩溶和3条断裂,获得了库区的地下水和岩溶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查明了电站水库溶渗漏问题,为电站兴建提供了依据。
规划中的某水电站位于碳酸盐岩地区,库区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岩溶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渗漏是制约电站能否兴建的关键问题。为了探测其地下水和隐伏岩溶的空间分布情况,应用EH4大地电磁测深系统进行了勘察工作,圈定了10个岩溶和3条断裂,获得了库区的地下水和岩溶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查明了电站水库溶渗漏问题,为电站兴建提供了依据。 规划中的某水电站位于碳酸盐岩地区,库区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岩溶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渗漏是制约电站能否兴建的关键问题。为了探测其地下水和隐伏岩溶的空间分布情况,应用EH4大地电磁测深系统进行了勘察工作,圈定了10个岩溶和3条断裂,获得了库区的地下水和岩溶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查明了电站水库溶渗漏问题,为电站兴建提供了依据。
2007, 15(S2): 213-217.
摘要:
在勘查深埋长隧道不良地质体的研究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复杂地形区CSAMT法静态影响非常严重,对数据的静态校正好坏直接影响结果的效果。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于CSAMT法的静态校正研究成果,提出了运用EMAP法和全剖面曲线比较相结合的静态校正方法,模型试验效果较佳。然后对西南某改建铁路资料进行了本文方法的静态校正处理。结合该区钻孔和相关的地质信息,对CSAMT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校正方法有效,CSAMT法在隧道岩性分析方面具有可行性,对于隧道施工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勘查深埋长隧道不良地质体的研究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复杂地形区CSAMT法静态影响非常严重,对数据的静态校正好坏直接影响结果的效果。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于CSAMT法的静态校正研究成果,提出了运用EMAP法和全剖面曲线比较相结合的静态校正方法,模型试验效果较佳。然后对西南某改建铁路资料进行了本文方法的静态校正处理。结合该区钻孔和相关的地质信息,对CSAMT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校正方法有效,CSAMT法在隧道岩性分析方面具有可行性,对于隧道施工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勘查深埋长隧道不良地质体的研究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复杂地形区CSAMT法静态影响非常严重,对数据的静态校正好坏直接影响结果的效果。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于CSAMT法的静态校正研究成果,提出了运用EMAP法和全剖面曲线比较相结合的静态校正方法,模型试验效果较佳。然后对西南某改建铁路资料进行了本文方法的静态校正处理。结合该区钻孔和相关的地质信息,对CSAMT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校正方法有效,CSAMT法在隧道岩性分析方面具有可行性,对于隧道施工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勘查深埋长隧道不良地质体的研究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复杂地形区CSAMT法静态影响非常严重,对数据的静态校正好坏直接影响结果的效果。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于CSAMT法的静态校正研究成果,提出了运用EMAP法和全剖面曲线比较相结合的静态校正方法,模型试验效果较佳。然后对西南某改建铁路资料进行了本文方法的静态校正处理。结合该区钻孔和相关的地质信息,对CSAMT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校正方法有效,CSAMT法在隧道岩性分析方面具有可行性,对于隧道施工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 15(S2): 218-222.
摘要:
为了查明某隧道范围内的覆盖层厚度、风化壳分带及风化囊、构造破碎带分布以及其他不良地质体的划分。利用CSAMT方法进行了勘察工作。由于测区临近发电机组和大型变电站,电磁干扰强烈,所得数据误差较大。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野外数据进行了反演,与线性反演结果对比,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为了查明某隧道范围内的覆盖层厚度、风化壳分带及风化囊、构造破碎带分布以及其他不良地质体的划分。利用CSAMT方法进行了勘察工作。由于测区临近发电机组和大型变电站,电磁干扰强烈,所得数据误差较大。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野外数据进行了反演,与线性反演结果对比,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为了查明某隧道范围内的覆盖层厚度、风化壳分带及风化囊、构造破碎带分布以及其他不良地质体的划分。利用CSAMT方法进行了勘察工作。由于测区临近发电机组和大型变电站,电磁干扰强烈,所得数据误差较大。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野外数据进行了反演,与线性反演结果对比,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为了查明某隧道范围内的覆盖层厚度、风化壳分带及风化囊、构造破碎带分布以及其他不良地质体的划分。利用CSAMT方法进行了勘察工作。由于测区临近发电机组和大型变电站,电磁干扰强烈,所得数据误差较大。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野外数据进行了反演,与线性反演结果对比,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007, 15(S2): 223-226.
摘要: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野外施工效率高、数据质量可靠及探测深度大等优点,是资源勘探、不良地质体探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CSAMT法的工作原理,应用CSAMT法在青藏高原某金矿上进行采空区探测工作,利用相关的地质资料,对反演结果进行地质解释,给出了实测矿区的综合解释结果,对采空区的地质情况给予判释,进一步给出矿体分布的有利位置。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野外施工效率高、数据质量可靠及探测深度大等优点,是资源勘探、不良地质体探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CSAMT法的工作原理,应用CSAMT法在青藏高原某金矿上进行采空区探测工作,利用相关的地质资料,对反演结果进行地质解释,给出了实测矿区的综合解释结果,对采空区的地质情况给予判释,进一步给出矿体分布的有利位置。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野外施工效率高、数据质量可靠及探测深度大等优点,是资源勘探、不良地质体探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CSAMT法的工作原理,应用CSAMT法在青藏高原某金矿上进行采空区探测工作,利用相关的地质资料,对反演结果进行地质解释,给出了实测矿区的综合解释结果,对采空区的地质情况给予判释,进一步给出矿体分布的有利位置。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野外施工效率高、数据质量可靠及探测深度大等优点,是资源勘探、不良地质体探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CSAMT法的工作原理,应用CSAMT法在青藏高原某金矿上进行采空区探测工作,利用相关的地质资料,对反演结果进行地质解释,给出了实测矿区的综合解释结果,对采空区的地质情况给予判释,进一步给出矿体分布的有利位置。
2007, 15(S2): 227-232.
摘要:
我国有大面积埋藏型可溶岩分布,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的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对隧道等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程所涉及深度的地层勘察,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贵州某铁路隧道应用CSAMT法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地层进行了勘查研究。介绍了CSAMT法的基本原理、针对工程实际数据采集的特点,以及针对该地区的地形改正和静态校正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原始曲线特征及反演结果比对,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对CSAMT反演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指出了对工程有害的地层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我国有大面积埋藏型可溶岩分布,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的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对隧道等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程所涉及深度的地层勘察,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贵州某铁路隧道应用CSAMT法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地层进行了勘查研究。介绍了CSAMT法的基本原理、针对工程实际数据采集的特点,以及针对该地区的地形改正和静态校正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原始曲线特征及反演结果比对,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对CSAMT反演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指出了对工程有害的地层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我国有大面积埋藏型可溶岩分布,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的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对隧道等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程所涉及深度的地层勘察,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贵州某铁路隧道应用CSAMT法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地层进行了勘查研究。介绍了CSAMT法的基本原理、针对工程实际数据采集的特点,以及针对该地区的地形改正和静态校正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原始曲线特征及反演结果比对,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对CSAMT反演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指出了对工程有害的地层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我国有大面积埋藏型可溶岩分布,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的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对隧道等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程所涉及深度的地层勘察,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贵州某铁路隧道应用CSAMT法对灰岩岩溶强烈发育区地层进行了勘查研究。介绍了CSAMT法的基本原理、针对工程实际数据采集的特点,以及针对该地区的地形改正和静态校正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原始曲线特征及反演结果比对,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对CSAMT反演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指出了对工程有害的地层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07, 15(S2): 233-236.
摘要:
介绍了高边坡GIS智能预测预报系统的基木框架及其研究内容,该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对监控锦屏水电站左岸高边坡稳定性和运行过程的长期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介绍了高边坡GIS智能预测预报系统的基木框架及其研究内容,该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对监控锦屏水电站左岸高边坡稳定性和运行过程的长期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介绍了高边坡GIS智能预测预报系统的基木框架及其研究内容,该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对监控锦屏水电站左岸高边坡稳定性和运行过程的长期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介绍了高边坡GIS智能预测预报系统的基木框架及其研究内容,该系统的设计与完善对监控锦屏水电站左岸高边坡稳定性和运行过程的长期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 15(S2): 237-241.
摘要:
由于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复杂性,在已知量和所求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很强的非线性关系,而BP神经网络具备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因此采用BP神经网络来分析区域滑坡的危险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具体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使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的相关函数建立具体BP神经网络,检验和预测区域滑坡的危险性。 由于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复杂性,在已知量和所求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很强的非线性关系,而BP神经网络具备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因此采用BP神经网络来分析区域滑坡的危险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具体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使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的相关函数建立具体BP神经网络,检验和预测区域滑坡的危险性。
由于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复杂性,在已知量和所求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很强的非线性关系,而BP神经网络具备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因此采用BP神经网络来分析区域滑坡的危险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具体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使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的相关函数建立具体BP神经网络,检验和预测区域滑坡的危险性。 由于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复杂性,在已知量和所求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很强的非线性关系,而BP神经网络具备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因此采用BP神经网络来分析区域滑坡的危险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具体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使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的相关函数建立具体BP神经网络,检验和预测区域滑坡的危险性。
2007, 15(S2): 242-245.
摘要:
根据某高速公路隧道岩体地质结构模型,利用3DEC分析了该隧道岩体的尺寸效应以及外部荷载作用方向效应,在考虑了岩体的尺寸效应以及外部荷载作用方向效应的基础上,模拟岩体的单轴和三轴抗压试验,计算该隧道岩体的力学参数,体现了岩体力学参数是岩石、结构及环境3个因素的综合。该方法为利用3DEC分析岩体力学参数提供了范例。 根据某高速公路隧道岩体地质结构模型,利用3DEC分析了该隧道岩体的尺寸效应以及外部荷载作用方向效应,在考虑了岩体的尺寸效应以及外部荷载作用方向效应的基础上,模拟岩体的单轴和三轴抗压试验,计算该隧道岩体的力学参数,体现了岩体力学参数是岩石、结构及环境3个因素的综合。该方法为利用3DEC分析岩体力学参数提供了范例。
根据某高速公路隧道岩体地质结构模型,利用3DEC分析了该隧道岩体的尺寸效应以及外部荷载作用方向效应,在考虑了岩体的尺寸效应以及外部荷载作用方向效应的基础上,模拟岩体的单轴和三轴抗压试验,计算该隧道岩体的力学参数,体现了岩体力学参数是岩石、结构及环境3个因素的综合。该方法为利用3DEC分析岩体力学参数提供了范例。 根据某高速公路隧道岩体地质结构模型,利用3DEC分析了该隧道岩体的尺寸效应以及外部荷载作用方向效应,在考虑了岩体的尺寸效应以及外部荷载作用方向效应的基础上,模拟岩体的单轴和三轴抗压试验,计算该隧道岩体的力学参数,体现了岩体力学参数是岩石、结构及环境3个因素的综合。该方法为利用3DEC分析岩体力学参数提供了范例。
2007, 15(S2): 246-252.
摘要:
在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以及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预测一直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针对当前两者计算方法均存在的不足,本文应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矿B902井工开采工作面进行了分步开挖模拟,总结出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并对地表沉陷位移值进行预测及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现场实测位移资料对比结果表明,FLAC3D以实际的煤岩物理力学参数为计算依据,克服了常用的计算方法的不足,其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比较接近,为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预计及边坡稳定性分析探求了一种新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在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以及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预测一直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针对当前两者计算方法均存在的不足,本文应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矿B902井工开采工作面进行了分步开挖模拟,总结出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并对地表沉陷位移值进行预测及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现场实测位移资料对比结果表明,FLAC3D以实际的煤岩物理力学参数为计算依据,克服了常用的计算方法的不足,其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比较接近,为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预计及边坡稳定性分析探求了一种新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在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以及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预测一直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针对当前两者计算方法均存在的不足,本文应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矿B902井工开采工作面进行了分步开挖模拟,总结出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并对地表沉陷位移值进行预测及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现场实测位移资料对比结果表明,FLAC3D以实际的煤岩物理力学参数为计算依据,克服了常用的计算方法的不足,其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比较接近,为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预计及边坡稳定性分析探求了一种新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在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以及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预测一直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针对当前两者计算方法均存在的不足,本文应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矿B902井工开采工作面进行了分步开挖模拟,总结出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并对地表沉陷位移值进行预测及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与现场实测位移资料对比结果表明,FLAC3D以实际的煤岩物理力学参数为计算依据,克服了常用的计算方法的不足,其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比较接近,为露天转井工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预计及边坡稳定性分析探求了一种新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频率域的全波场有限元最小二乘反演求取地下更多的岩性信息如各向异性弹性参数、粘性参数等物性参数,对石油勘探中油气藏的直接检测和油藏描述等岩性解释很有帮助。由于直接求取所有的各向异性及粘性参数是高度非线性的、非常困难的,所以先选择了比较简单一些的弹性波速度信息: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进行求取,这比常规声波方程资料处理能够多得到横波的信息,对岩性解释很有帮助。在频率域弹性波有限元正演方程的基础上,依据使目标函数(也就是观测数据和正演数据残差的二次范数)最小的准则,导出了频率域弹性波有限元最小二乘反演算法。其中用矩阵压缩存储与LU分解技术存储与求解正演方程中的大型稀疏复系数矩阵,用Green函数更快速的求取Jacobian矩阵,用共轭梯度算法求解大型稀疏矩阵的最小二乘解。 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频率域的全波场有限元最小二乘反演求取地下更多的岩性信息如各向异性弹性参数、粘性参数等物性参数,对石油勘探中油气藏的直接检测和油藏描述等岩性解释很有帮助。由于直接求取所有的各向异性及粘性参数是高度非线性的、非常困难的,所以先选择了比较简单一些的弹性波速度信息: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进行求取,这比常规声波方程资料处理能够多得到横波的信息,对岩性解释很有帮助。在频率域弹性波有限元正演方程的基础上,依据使目标函数(也就是观测数据和正演数据残差的二次范数)最小的准则,导出了频率域弹性波有限元最小二乘反演算法。其中用矩阵压缩存储与LU分解技术存储与求解正演方程中的大型稀疏复系数矩阵,用Green函数更快速的求取Jacobian矩阵,用共轭梯度算法求解大型稀疏矩阵的最小二乘解。
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频率域的全波场有限元最小二乘反演求取地下更多的岩性信息如各向异性弹性参数、粘性参数等物性参数,对石油勘探中油气藏的直接检测和油藏描述等岩性解释很有帮助。由于直接求取所有的各向异性及粘性参数是高度非线性的、非常困难的,所以先选择了比较简单一些的弹性波速度信息: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进行求取,这比常规声波方程资料处理能够多得到横波的信息,对岩性解释很有帮助。在频率域弹性波有限元正演方程的基础上,依据使目标函数(也就是观测数据和正演数据残差的二次范数)最小的准则,导出了频率域弹性波有限元最小二乘反演算法。其中用矩阵压缩存储与LU分解技术存储与求解正演方程中的大型稀疏复系数矩阵,用Green函数更快速的求取Jacobian矩阵,用共轭梯度算法求解大型稀疏矩阵的最小二乘解。 本研究目的在于利用频率域的全波场有限元最小二乘反演求取地下更多的岩性信息如各向异性弹性参数、粘性参数等物性参数,对石油勘探中油气藏的直接检测和油藏描述等岩性解释很有帮助。由于直接求取所有的各向异性及粘性参数是高度非线性的、非常困难的,所以先选择了比较简单一些的弹性波速度信息: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进行求取,这比常规声波方程资料处理能够多得到横波的信息,对岩性解释很有帮助。在频率域弹性波有限元正演方程的基础上,依据使目标函数(也就是观测数据和正演数据残差的二次范数)最小的准则,导出了频率域弹性波有限元最小二乘反演算法。其中用矩阵压缩存储与LU分解技术存储与求解正演方程中的大型稀疏复系数矩阵,用Green函数更快速的求取Jacobian矩阵,用共轭梯度算法求解大型稀疏矩阵的最小二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