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晓平, 吴顺川, 张兵, 潘文,
2008: 软弱夹层几何参数对试样力学行为影响颗粒元模拟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16, 539-545.
|
[2] |
张家明,
2020: 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程地质学报, 28, 626-638.
doi: 10.13544/j.cnki.jeg.2019-377
|
[3] |
王树芳, 庞忠和, 何铁柱, 林沛, 刘凯, 刘久荣,
2014: 北京地区碳酸盐岩热储渗透性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2, 647-654.
doi: 10.13544/j.cnki.jeg.2014.04.010
|
[4] |
任标, 刘琦, 白友恩,
2019: 石漠化地区碳酸盐岩风化特性的淋溶实验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7, 431-438.
doi: 10.13544/j.cnki.jeg.2019126
|
[5] |
刘东林, 李义曼, 庞忠和, 赵苏民, 范翼帆,
2019: 碳酸盐岩热储对湖水回灌的响应, 工程地质学报, 27, 178-183.
doi: 10.13544/j.cnki.jeg.2019-064
|
[6] |
晏长根, 祁生文, 伍法权, 廖荣贵, 苏天明,
2006: 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库尾段藏碉群斜坡巨型堆积体的成因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14, 159-164.
|
[7] |
唐良琴, 聂德新, 刘东燕, 余先华,
2012: 软弱夹层强度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20, 289-295.
|
[8] |
黄润秋, 余嘉顺,
2003: 软弱夹层特性对地震波强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11, 312-317.
|
[9] |
余先华, 聂德新, 周洪福,
2006: 大型直剪与小型直剪对软弱夹层强度试验参数取值关系的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14, 126-129.
|
[10] |
肖拥军, 殷坤龙, 柴波,
2011: 含软弱夹层库岸滑坡滑带发育特征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19, 65-69.
|
[11] |
乐慧琳, 吴继敏, 岳翎, 刘佳明, 朱峰,
2016: 基于正交分析法的含软弱夹层边坡敏感性因素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24, 1034-1039.
doi: 10.13544/j.cnki.jeg.2016.s1.149
|
[12] |
吴尚杰, 蒋宇静, 邓涛, 关振长,
2017: 含软弱夹层锚框支护边坡的地震响应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25, 1065-1072.
doi: 10.13544/j.cnki.jeg.2017.04.021
|
[13] |
杜怡韩, 聂德新, 唐良琴,
2006: 某水电站坝基软弱夹层参数取值, 工程地质学报, 14, 286-290.
|
[14] |
朱赛楠, 殷跃平, 李滨,
2018: 大型层状基岩滑坡软弱夹层演化特征研究——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 工程地质学报, 26, 1638-1647.
doi: 10.13544/j.cnki.jeg.2017-518
|
[15] |
聂德新, 符文熹, 任光明, 张咸恭,
1999: 天然围压下软弱层带的工程特性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7, 298-302.
|
[16] |
薛福, 戚筱俊,
1996: 山西省中条山喀斯特发育特征及兴建水库工程可行性初探, 工程地质学报, 4, 81-86.
|
[17] |
李滨, 彭建兵, 殷跃平, 李喜安,
2007: 晋西黄土洞穴成因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15, 490-494.
|
[18] |
唐良琴, 聂德新, 任光明,
2003: 软弱结构面粒度成分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探讨, 工程地质学报, 11, 143-147.
|
[19] |
赵建军, 黄润秋, 巨能攀, 涂国祥, 肖华波,
2006: 下伏软弱层黄土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工程地质学报, 14, 743-748.
|
[20] |
陈运东,
2002: 某地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工程地质学报, 10, 207-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