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优秀论文选结果. 工程地质学报, 18(1): 147.
    引用本文: 2010: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优秀论文选结果. 工程地质学报, 18(1): 147.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优秀论文选结果

    • 摘要: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0年1月31日,《工程地质学报》编委会会议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主编王思敬院士主持了会议。会议评选了《学报》2009年度优秀论文,并研究了《学报》工作。 编委们审阅了2009年度《学报》刊载的论文,根据《工程地质学报优秀论文评审办法》,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本年度优秀论文如下: 许强等,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初步研究,2009(4),(433~442) 陈德基,汶川大地震后水坝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009(3) (289~295) 黄润秋,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2009(6) (725~736) 孙 萍,东河口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运移机制探讨 ,2009(6) (737~744) 胡 斌等,软硬岩互层边坡崩塌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 2009(2), (200-205) 会议讨论了《学报》工作的以下问题,并形成一致意见: (1)《工程地质学报》自2010年开始设立谷德振讲座,每年发表1篇讲座论文。由主编组织,编委会遴选本学科某一方向的领军人物,就本人或所率团队在该方向的杰出成就撰写专题论文,论文成果应在本领域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可。编委会将拟订谷德振讲座相关管理办法。 (2)努力把学报办成精品期刊。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报》进入了中文核心期刊,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学报》办刊水平,把《学报》办成精品期刊。 要合理设置栏目,调整好理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应用和实例研究论文的比例关系。压缩理论文章的数量,提高质量要求,出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文章。要组织好对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研究论文、国家基金和各类基金论文,提高《学报》论文总体水平和学科导向性。设置21世纪工程地质新进展栏目,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凝练与总结性研究工作。 要加强英文摘要写作,促进《学报》的国际交流。要加强论文的文献研究和现状评述,注重参考文献的引用。注意《学报》的宣传工作,鼓励更多的作者引用《学报》论文,以提高《学报》的各项评价指标。 (3)加强《学报》编委会的工作,发挥编委会对学报的把关和导向作用。建立《学报》论文的编委会初审制度,减少无效审稿,保证论文学术质量,缩短审稿周期。 年内完成《学报》编委会换届工作,建议增补一些学术影响力强、热心《学报》工作,能够为学报评审论文并撰写论文的杰出学者作为《学报》的新编委。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

       

    /

    返回文章
    返回